浅谈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及应用原则.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及应用原则.pdf

3.1 疗效标准: 同国家中医管理局 1994 年6 月28 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疼 痛消失,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2.好转: 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三个月以上; 3.未愈: 疼痛未见改善。 3.2 治疗效果: 治愈 11 例,好转 13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达92.3%。 4.典型病例 孙某,女,35 岁,初诊:04 年5 月 18 日,患者述及自 14 岁行经以来,小腹部及腰部疼痛难忍, 怕冷喜按,经量少夹有紫黯淤斑,苔白滑,脉沉弦,乃脾胃虚弱,阳虚宫寒所致痛经。治宜健脾益 胃,温阳散寒,调经止痛,方以上方加人参 10 克(另煎) 、炙芪30 克、小茴香 15 克、焦艾叶 15 克、 炮姜炭 10 克,三付,水煎服并外敷。服药后诸症大减,继服三付,经停腰腹痛止,无不适。嘱患者 下次行经前连服五剂;04 年6 月20 日复诊:行经第二天,腰腹痛明显减轻,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 无淤血块。嘱患者每于经前服上方 7 剂,半年后患者自述连续4 个月无经期腰腹痛,月经周期及经 量均正常。 5.讨论 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始于月经初潮,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 痉挛性收缩、或经血排除不畅有关,继发性痛经多于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有关,如急、慢性盆 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中医学认为痛经发病是由病因(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邪等), 素体,特定时间三种因素所致,其总病机是不通则痛,主要是在这个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 致冲、任淤阻,或寒凝经脉,胞宫失于濡养,不通则痛,其总治则以活血化淤,调经止痛为主。方 中当归、白芍、桃仁、红花、炙乳没养血活血,行淤调经;元胡、郁金、玫瑰花活血化淤,行气止 痛调经;紫石英温暖子宫;益母草调经缩短经期;血竭、三七以加强化淤止血之功;牛膝可引血下 行。全方配伍以达活血化淤.调经止痛之功,随症加减,多有良效。 儿科 浅谈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及应用原则 古秋莉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据20世纪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215 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我国现有<14 周岁的儿童约4亿,然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 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儿童合理用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生存与 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结合国内报道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 综述如下。 1 儿童生理特点 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可将小儿分为6 期:(1)胎儿期:此期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许多药物 可致胎儿的器官损害和胎儿死亡;(2)新生儿期:此期患病率和死亡率高;(3)婴儿期: 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但容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4)幼儿期(5)学龄前期 (6)学龄期:(7)青春期 2 儿童药物体内过程特点 2.1 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 径。新生儿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 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地被吸收。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则吸 收不完全。经皮肤给药时,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表面积大,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 2.2 药物的分布 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 合程度等。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 度增高。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 浓度较成人低,而细胞内液浓度较高。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较多,且 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蛋白结合物,如胆红素等,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苯妥 英钠、磺胺类药物等能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使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高胆红素 血症,甚至核黄疸。此外,新生儿的血-脑屏障不完善,多种药物均能通过,可以使之毒性 增高。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