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坪头水电站柳洪沟下游侧变形土体稳定分析及加固设计.pdf
水电站设计 第28卷第3期
D H P S 2012年 9月
坪头水 电站柳洪沟下游侧
变形土体稳定分析及加 固设计
庞明亮,张 敬 ,田启文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柳洪沟下游侧变形土体为古滑坡堆积的块碎石土体,位于闸址进水LI上方,稳定性较差,已存在明显的拉裂缝 ,对进水 口
形成巨大的威胁。本文采用 spencer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变形土体稳定安全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加固处理措
施 。
关键词:柳洪沟;变形土体 ;古滑坡 ;稳定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加固措施;坪头水电站
中图法分类号:TV223.31;TV22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805(2o12)03一OOOl一03
1043.00m高程以上发育有一凹槽,凹槽上游侧在
1 前 言 1043.00—1100.00m高程,地形坡度为25。~35。,
1100.00m高程 以上,地形坡度为 l0。~15。;下游侧
坪头水电站为单一发电工程 ,无灌溉、防洪等 在 1043.00~1130.00m高程,地形坡度为30。~
综合利用要求,电站开发方式为闸坝引水式开发, 40。,1130m高程 以上,地形坡度为 15。~20。;后侧
主要建筑物 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三 (缘)在 1043.00—1125.00m高程 ,地形坡度为35。
大部分组成。首部枢纽位于柳洪沟下游650m 附 ~ 45。,1125.00m高程 以上,地形坡度为 15。~20。。
近,建筑物从右岸至左岸依次由右岸挡水坝、三孔 该凹槽 陡坡段顺河长 120~150m,横河宽 110~
泄洪闸、一孔冲砂闸及进水 口等建筑物组成。闸 160m。目前已变形坡洪积土体就处于凹槽 内中心
顶高程915.00m,最大闸高 38.50m,闸线总长约 部位,其分布高程在 1043.00~1103.00m,顺河长
115.00m,各建筑物均为混凝土结构。进水 口布置 30~45m,横河宽90~100m。天然条件下受降雨冲
在河床左岸,其前缘线与拦河 闸轴线呈 120。夹角, 刷 ,在凹槽 内1103.00m高程以下土体 已出现浅表
由拦污栅、明渠渐变段和正方形引水隧洞段等建 蠕滑变形现象,浅表部分土体沿凹槽沟心呈牵引式
筑物组成 。 下滑至美姑河 内。在凹槽后侧陡坡靠沟心 1102.00
柳洪沟下游侧变形土体位于闸址进水口上游约 ~ 1103.00m高程可见多条拉裂缝,拉裂缝一般长 3
30.0~40.0m、1043.00m高程 以上,在地形上为一 ~ 5m、宽5~10cm,可见深度大于2m,裂缝两侧存
小冲沟,组成物质为古滑坡堆积的块碎石土,坡面天 在 明显错 台,高度 一般在数厘米 间。在后侧
然坡度 35。~45。。目前 ,变形土体 已存在 明显的拉 1118.00~1120.00m 的高程可见个别拉裂缝,拉
裂缝,稳定性较差,在暴雨的条件下,有可能失稳。 裂缝一般长 1~2m、宽 2—5cm,可见深度大于
由于该土体位于进水 口上方,高程相差约 150.0m, 0.5m。虽在凹槽后侧 1118.00—1120.00m高程可
如其失稳,失稳土体将直接冲击进水 口,且下冲势能 见个别拉裂缝,但在凹槽上、下游侧均未见有拉裂缝
巨大,对进水 口形成 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电站的安 等变形迹象。
全运行 。 凹槽内除变形土体外,上部陡坡为古滑坡堆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