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表达自由de国家保障义务——兼评“法释[2013]21号”对网络言论de刑罚规制【报告】.pdfVIP

网络表达自由de国家保障义务——兼评“法释[2013]21号”对网络言论de刑罚规制【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表达自由的国家保障义务 3]2 ——兼评“法释[2011号’’对网络言论的刑罚规制 邓炜辉。 摘要:网络表达自由在本质上属于宪法言论自由的保障范畴,依托于其权利性质的主 客观双重属性,国家必须同时对其负有尊重和保护的宪法义务。在现实中,上述国家 义务的履行必须在消极尊重和积极保护之间获得均衡。着眼于网络表达自由的自身界 限,国家可以基于国家安全、公共秩序以及人格尊严等正当事由对其加以干预,但此 种干预必须合乎形式及实质上的合宪性。就现阶段而言,制约我国网络表达自由良性 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国家立法以及执法干预的任意性。新近颁布的“法释[2013]21 号”司法解释,虽然具有形式上的合宪性,但在实质合宪性方面,这主要体现为其第 2条第1及第3款,诚有进一步检讨之必要。 关键词:网络表达自由 国家义务 比例原则“法释[2013321号” 合宪性 自近代英国《权利法案》诞生以来,表达自由作为“促进民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本 条件之一州n,其在宪法制度安排上已经获得了各国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就我国而言,新中国 成立来颁布的四部宪法都规定了言论自由。例如,现行《宪法》第35条即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有言论……的自由。”对于这一言论自由权的实现方式,通常认为在传统社会其多需 要借助语言、手势,以及书本、报刊、图像、电视等表达媒介或手段,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 发展,微博、博客、论坛等新一代网络媒介为其提供了更为有效和便捷的途径。然而,便利的 背后亦暗含着诸多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以及公共利益的危险和恣意,例如“秦火火”事件、“非 洲牛郎门”事件等即是例证。为积极应对上述网络言论自由表达的失序状态,2013年9月最 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法释(2013]21号”司法解释,即《关于办理利 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简称《解释》)。然而可谓一石 激起千层浪,上述《解释》一经发布即在网络上引起大量围观,众多网友针对该《解释》的相 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在本文,笔者将以此为契机,着重从宪法视角探讨国家对公民网络 *作者简介:邓炜辉,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生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项目编号:12BFX090)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C13吴飞:《欧洲人权公约与表达自由》,载徐显明:《人权研究》(第3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 499—500页。 · · 123 万方数据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 表达自由应当负有何种宪法义务,以及在现实中应当如何履行这一义务,并在此基础上以网络 诽谤行为例,对《解释》中所蕴含的刑法规制问题等进行合宪性评析。 一、网络表达自由中的国家角色定位 在现时代,虽然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已经突破了传统言论表达媒介的单一议程设置 体系,即其开放的言论表达平台更有利于促成“意见自由市场”的真正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然 而不论对其作何种进步评介,不可否认它与传统言论表达媒介在发挥言论自由功能方面并无本 质上的差异。也正是因为此,我们认为对于网络表达自由的深层次认识,必须追根溯源,将其 置于宪法言论自由及其保障的整体性框架之中。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言论自由并不是从来有之。在近代以前,受教条主义和对社会动 乱的恐惧,当时多数国家或社会均认为对言论自由予以限制或禁止应当具有任意性。即在这一 历史时期,言论自由多被认为系国家对臣民的恩赐,国家对公民言论只享有绝对权力而不需承 担任何义务。此后,随着文艺复兴以及近代启蒙运动的发展,言论自由逐渐被诠释成一种“天 赋人权”,它具有

文档评论(0)

追云少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