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企业生命周期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簇论 中国企业正如帝国的兴衰,不断产生,不断兴盛,又不断消亡,不断上演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部曲。 中国家族企业在其初始创业阶段,总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极富竞争力和开创精神,对各种机会的把握和利用也总是恰到好处。从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和业绩. 在经过为时不长、但发展迅速的膨胀发展阶段,并具备了大踏步前进的条件和能力之时却停滞不前,有的迷失了目标和方向,表现出一系列的非理性行为,有的则从此江河日下、迅速衰败。 在令人惋惜的同时,也令人深思:中国的家族企业为什么总是强大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制约着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引论 我们介绍斯坦梅获的四阶段模型、 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邱吉尔和刘易斯的五阶段模型、 爱迪恩的十阶段模型、 弗莱姆兹的七阶段理论。 第二部分 介绍产业与产品周期理论。 研究产业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内涵、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特点、当前主要产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地位和性质的变化。不同产业时期的企业进入战略。 第三部分 研究企业家的职业周期。 首先介绍职业生涯发展与匹配论。 然后研究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周期、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的生命选择点和目标、企业家的社会生命周期、企业家的职业周期、企业家的家庭周期等。 最后一部分研究企业家的决策特征与决策周期。 企业周期簇 第一节 企业的生命周期论 众所周知,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只要是生物就遵从着被称之为“生命周期”的现象。 生物体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死亡的生命历程,而生物体的行为模式是可以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而预知的。 企业行为同生物界的生命周期非常相象,也经历着一个从孕育期、青春期、盛年期到老化期。但有人认为,企业无论如何长寿也总会死亡的。为此,我们要研究企业寿命周期的特点,特别是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实现家族企业或家族企业的转化形态的可持续发展。 有人对企业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而得出了一个结果,即企业的平均寿命周期约在40~ 50年。美国学者在分析了多数公司的兴衰历程后,指出:在许多国家,40%的新建公司活不到10年便中途夭折,以至于前10年成为企业“死婴率”最高的时期。一般的公司寿命为7-8岁,一个跨国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是40到50年。在1970年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到1982年后有l/3都销声匿迹。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日本与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12.5年。企业短寿似成了“全球病”。 根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为2-3岁。以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为例,从1988年成立试验区到1999年底,12年的时间,平均每年诞生800家企业,同时又有200家企业歇业或撤销。平均存续一年营业时段的企业占总量的80%,存续三年的占70%,存续七年的占50%,存续十年的只有30%。1988年以前成立的52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比较好的企业只有联想、四通、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几十家。中关村的企业“长不大”,已成为一大怪现象。 二、中小企业成长阶段模型 企业主要作为一种小企业,那么它必然存在特有的生命周期规律,或者说,主要作为小企业的家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特有规律。世界上不少学者对小企业的成长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一些理论,我们简单的介绍并准备借助这些理论分析中国企业的成长规律与生命周期。 (一)斯坦梅茨的四阶段模型 1969年,美国克罗拉多(Colorado)大学商学院教授劳伦斯·斯坦梅茨(Lawrence L.Steinmetz)最早开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他发现典型的小企业成长过程体现为一种S形状的曲线,并进一步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直接控制阶段 企业的人员规模比较小,在企业创业初期,经营者可以说根本没有面临实际的管理问题。 他们是一个人的经营模式,采取的办法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但这一阶段,企业的成长性很好,投资回报率相对于其他阶段要高许多,企业销售收入快速增加,这势必导致人员的大量增加。 企业的管理者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招聘、选拔、开发和培训新的员工,企业内部原有的员工关系将被打乱。 随着员工的增加,企业必须考虑劳动法所规定的基本保障,组织开始膨胀,以致于业主无法直接监督每个员工的工作。 所有者不得不面临授权的压力,但往往授权不利或无效,因为他们不习惯于授权,有时甚至也不知道如何授权。 原来促使企业创业成功的技能也很快被竞争对手所熟悉,企业需要开发新的技能以便支持进一步发展。 面临这些问题,管理者如果能够掌握管理的基本工具,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便可能比较顺利地带领企业进人第二阶段,创业者也从直接控制每一个员工转变为控制手下的管理人员。 2.指挥管理者阶段 进入第二阶段的小企业,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业主努力地向一名管理者转变。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