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当前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当当前前城城市市更更新新中中历历史史街街区区保保护护的的问问题题与与对对策策探探析析
华纯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3
摘要: 历史街区关联着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与城市特色文化的形成。区别于单体文物建筑
的价值,历史地段环境和秩序的整体性决定历史街区更具广泛性、多层次的意义。一般性历
史建筑是构成城市文化和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对其保护与再利用进行研究是有意义和有
必要的。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出当前城市更
新中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尝试为历史街区和一般性历史建筑保护找到更适
合的、更符合城市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历史街区、集体记忆、一般性历史建筑、建筑保护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进化过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模式与人们生
活模式的转变,城市的形态不断地进行更新运动。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动下,
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一方面城市化水平在经济大发展的
背景下快速提高,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美化城市环境和复兴旧城中心经济,而另
一方面若引导控制不当,其则成为摧毁城市历史文化的力量。正如我国过去一段
时期的旧城改造,由于某些城市以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准绳,对保护历史文化观
念的淡薄、管理机制的滞后,造成一批有价值的历史街区遭到破坏,仅留下一些
重点文物建筑成为城市断点,而城市的特色风貌也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而近几
年来合理进行城市更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延续城市文化的连续发展的呼声日
渐高涨,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重点单体文物外,优秀历史街区还应包括更广泛的
内容,很多一般性历史建筑在城市内数量大、分布广,且很多都可正常使用,它
们承载着集体的多维价值和记忆,是构成城市基本风貌的基础性建筑。
2历史街区的价值和国际相关保护的发展
相对于单体文物建筑的价值,历史地段环境和秩序的整体性决定历史街区更
具广泛性、多层次的意义。从物质层面讲它是城市历史传统风貌(形态、景观等)
的片段;从文化层面讲它是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习俗节日等)的缩影;从城市
职能方面看则是历史上和市民交往和社会生活事件的“孵化器”和载体。简言之 ,
历史街区关联着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与城市特色文化的形成。
以法、英为代表的西欧发达国家以及像日本的亚洲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
60、70年代各自颁布了保护历史街区的相关规划法。其也是在经历了自二战后
至20世纪6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激进式”的城市更新方式使旧城更新陷入更深
层次的恶性循环后,才衍生出合理的更新模式。其间以波兰华沙和德国慕尼黑采
用的按历史面貌回复古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70年代以后,西方城市的更新运
动转向小规模“渐进式”的开发模式。尊重和完善旧城区的社会结构体系和形态
肌理;重新确立人再城市中的主导地位,恢复街区的规模尺度和完善街道广场等
公共活动空间;强调公众参与的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和“自主更新”;建立有效的
保护城市文化风貌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1976年联合国《内罗毕建议》的的
问世,标志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从《雅典宪章》的“文物古迹”和《威尼斯
宪章》的“文物建筑所在地段”概念扩展到历史街区这一范畴,保护层面从实体
物质形态的保护过渡到注重城市传统文化等非物质形态更深层次的保护。
2我国城市更新的历程和历史街区现状及保护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复兴。开放性新区建设如火如荼,这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就成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矛盾。众多古迹古建传统风貌的破坏现象得以
抑制。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问题不断显现:新区用地开发的日趋饱和,旧
城中心的持续吸引力让部分投资者将开发转移到旧城区。由于经济政策导向与公
众保护意识的薄弱,致使全国范围内大拆大建的开发现象屡屡发生;而容积率的
高指标和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政策,使得高层建筑与传统街区在不停地争夺用地。
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建设行破坏”跟西方早
期“推倒重建”的更新运动如出一辙。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后
称《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细则》等相关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义务教育版(2024)四年级全一册第7课《数字编码随处见》.pptx VIP
- 《工程勘察定向钻探技术规程》.pdf VIP
- 多联机空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VIP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10+WPSOffice 2019)中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DELL EMC 存储设备健康检查报告(模板).doc VIP
- 金融知识竞赛题库第四部分中国人民银行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2030年中国猪苓中药材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docx
- 大疆无人机公司介绍.ppt VIP
- 防酸碱劳保培训课件.pptx VIP
- GBZT 181-2024 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