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 病毒与亚病毒.ppt
第三章 病毒与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第一节 病毒 概述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溶原性 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 3、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 (1)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 (tobaco mosaicvirus,TMV) (2)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Adenovirus)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2)噬菌斑(plaque) 空斑和病斑 在动物细胞培养物上的与噬菌斑类似的空斑,称为病斑.因为受肿瘤病毒感染。 空斑和病斑用于动物病毒粒子的计数也可以采用噬菌斑法类似的技术。 枯斑: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群体 称为枯斑。 ④ 成熟(装配) 已合成的各部件进行自行装配成新的噬菌体的过程。 被感染细胞裂解,成熟的子代噬菌体转移到外界。开始新的生活史。 噬菌体与宿主关系 1、烈性噬菌体:凡能引起宿主细胞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2、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 温和性噬菌体存在状态 1)游离具感染性的virion; 2)前噬菌体(prophage):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 3)营养期噬菌体:指导合成。 噬菌体的应用 噬菌体会给人类造成损失,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工业常深受其害。但是,由于噬菌体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使其在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都有一定价值。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用于鉴定未知细菌 在医学上,有些难鉴别的病原菌,利用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高度专化性的敏感性,不仅可鉴定到菌种,而且可鉴定到菌型。 2)用于临床 治疗某些传染性疾病。 如果将噬菌体制剂与抗生素或者磺胺药物配合应用,则效果更好。 3)检验植物病原菌 利用噬菌体可以检验由种子携带的植物病原菌。 4)测定辐射剂量 某些噬菌体(如T2)对辐射剂量的反应敏感而精确。 5)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噬菌体现已成为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较为理想的重要材料。 (四)昆虫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 多角体: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 直径一般3μm(0.5~10μm),碱溶性蛋白,内包裹数目不等的病毒粒,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形成。 功能:保护病毒粒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破坏。 昆虫病毒做为生物农药优点: 一、类病毒 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病原体。 是寄生于高等生物细胞中一类最小的新的病原体。ssRNA,分子量约5×104Da~12×104Da,为已知最小病毒分子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到目前为止,类病毒只在植物中被发现。类病毒对各种化学和物理因子的作用都不敏感,对热以及紫外光和离子辐射有高度抗性。 三、朊病毒 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侵染性蛋白质分子。 小型蛋白质颗粒,分子量3.3×104~3.5×104Da,约由250个氨基酸组成。 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而使宿主致病。 毒性很强,1g含朊病毒的鼠脑可感染1亿只小鼠。 引起的疾病羊搔痒病、疯牛病、疯羊病、克雅氏病。 朊病毒侵入人体大脑的过程 借食物进入消化道,再经淋巴系统侵入大脑。 与真病毒的主要区别: (1)在电镜下,朊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成丛排列,每丛大小和形状不一; (2)无核酸成分; (3)无免疫原性; (4)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 (5)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甲醛)和高温(120~130℃处理4h后仍具感染性)。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病毒与实践的关系极密切,由病毒引起人、动物、植物病害,对发酵工业的不利影响,利用它们进行生物防治,生化制药(疫苗生产)和作遗传工程中的外源基因载体等。 二、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 一部分昆虫对人类有利,大量的对人类有害。利用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 优点: (1)致病力强,使用量小; (2)专一性质,安全可靠; (3)抗逆性强,作用久长; (4)生产简便,成体低廉; (5)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昆虫病毒近2000种)。 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 1、物理因素主要是温度、光、干燥。 可低温保存,但不耐热,60度,30分钟。 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灭活。 无包膜病毒在相对湿度(RH)较高时存活较好,而有包膜病毒在低RH时存活最好。 2、化学因素: 体内灭活物质是抗体和干扰素 体外一般消毒剂可灭活,对氯耐受力比肠道菌强,对酸性不敏感,对高p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