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章学诚在思想史上的地位.doc
?论章学诚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章学诚处于乾嘉时期考证风气盛行、哲理思维相对薄弱的时代,他逆于时趋,以救治学术流弊、推进哲学探索自任。他对《周易》等儒家经典作了具有特识的新阐释,尤其是,他集中于关系到认识社会进程和学术根本宗旨的历史哲学层面,总结出三项重要命题。他自觉发扬思想史上优良学风,倡导摒弃错误学风,其论述成为晚清思想解放的动力,其哲学探索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批判性、创新性特点,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高度,当之无愧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
一
?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他活动的年代,是乾隆年间至嘉庆初年。在学术上这是很特殊的年代。当时的学术特点有二:一是考证学达于极盛,“家家许郑,人人贾马,东汉学烂然如日中天”。二是学者们普遍忽视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只在故纸堆里讨学问,闭口不谈现实问题,如龚自珍诗所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清初顾、黄、王诸大家反思历史、总结盛衰教训、针砭现实弊病、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至此大为褪色。尽管有的学者如戴震、赵翼、王鸣盛、钱大昕、洪亮吉等,提出过具有卓识的见解,但就总体而言,乾嘉时期的学者理论思维比较薄弱。
?
????处于这个时代,章学诚堪称是一位特立独行者。他善于独立思考,认为做学问应有“别识心裁”,不能盲目跟着风气跑。他看出问题的要害所在,指出考证学风的背后存在严重的弊病,只满足于细小问题的考证,忘记了治学的大方向。他批评烦琐考据说:“近日学者风气,征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桑蚕食叶而不能抽丝。”(《文史通义·与汪龙庄书》)故此,章氏学术在当时不被认可,自称“颇乖时人好恶”,甚至被视为“怪物”,诧为“异类”。但他毫不气馁,勇敢地顶着风气走,并且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在致钱大昕的信中,他说:“载笔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章学诚遗书》卷二九)
?
????章氏的学问,包括两个大的层次。一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学术史进行总结,包括对当前学术风尚作剖析,以及对两千年史学流变作探讨。二是作哲理的探讨,讨论历史哲学,为此,他写有《易教》上中下,《书教》上中下,《诗教》上下,《原道》上中下等重要文章。这两者都是乾嘉时期极需要做、而只有他做到了的。所以,他不仅是出色的史学评论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两者都达到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
????章氏学术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梁启超是章氏百年后的知音,《清代概论》中赞誉《文史通义》是“晚清思想解放之源泉”。胡适、顾颉刚对他也有好评。而20世纪学者中,也有因为偏爱考证学而贬低章学诚,称他为“乡曲之士”,孤陋寡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清代卷中就只字未提章学诚。这些正说明讨论章学诚在思想史上的地位确实很有必要,而其“出色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尚待学术界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
二
?
????《文史通义》“内篇”从《易教》上篇到《原道》下篇都是有关历史哲学的探索,章学诚显然对此特别重视,所以在编排上置于全书之前。而这些篇章所探讨的问题实则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构成内在的逻辑联系:《易教》诸篇,是他对儒家经典所作的新诠释,构成其探索历史哲学的基础;《原道》三篇,是围绕历史哲学的核心“道”提出重要的新命题,乃是他探索历史哲学的升华。
?
????自从儒家经典产生之后,历代儒者对于这些经书所作出的解释,把每一部经典都解释为宣扬封建政治、教化伦理的范本,致使整个社会都笼罩在神秘化、凝固化的思想体系之下。章学诚却独辟蹊径,对这些经典作出新解,诠释出经书对于社会发展和学术演进所具有的实质性意义,并且力求引发出新的哲学原理。如,《易教上》开宗明义提出“六经皆史”说,认为“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记载来源于社会生活和治国的实践,而决非圣人头脑天生聪明的产物。《易》之道是具体典章制度之本原。庖羲、神农、黄帝有三《易》,都是根据“天理之自然”,即对自然现象观察、总结而得的规律性知识以教民。又如,在《诗教上》中,章学诚提出,战国诸子争鸣,他们都得六艺道体之一端,而后能恣肆其说,以成其一家之言,如老子说本阴阳,出自于《易》,管、商尊尚法制,出自于《礼》。从文章体裁演变史考察,战国为一关键时期,“至战国而后文体备”,“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这些观点,很受当代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的重视,并作为论述战国时期文学演进脉络立论之重要依据。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章学诚将在历史哲学领域作出新探索、总结出新原理,作为自己的自觉使命。他在分别对六经作诠释的基础上,又专门对历史哲学问题进行探索,围绕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提出重要的新命题,实现其思想的升华。
?
????章学诚历史哲学探索的集中成果就是《原道》上中下三篇,因其探索的深刻性和开拓性,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精彩篇章。此三篇作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