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谢强教授 五官科针灸思想探要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杨淑荣
谢强教授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咽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极其重视针灸
医学的继承和发展,观五官科临证,前人首推针治。他忧虑今之五官科擅长
针术者无几,多弃针不用专事药治,惟恐五官科针术失传。遂潜心发掘五官
科针法,集众家之长融于一身,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五官科针灸疗法。现将
老师有关通经接气针法、转移兴奋灶针法、针刺运动针法等针灸思想探讨
如下。
/名师与高徒
通经接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
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气出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入耳而为听,其宗气上于
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口而为味。”说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经气
皆可上达五官,而经脉“气”的作用能使人有良好的平衡、视、听、嗅、
味等官感。因此通过循经通经接气,可使针刺“得气”直达病所,从而达
到通经脉、调气血、驱邪气之目的,故颇适宜治疗五官科疾病,尤其适宜
急症。
(2)源于近代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所谓循经感传现象是指沿经出现的
特殊的感觉传导。当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常会在经络路线上出现感觉传导
或感觉异常现象,表现为酸、胀、麻、蚁走感,或流水感,并沿经络路线扩
散,。但临床上典型的循经感传现象出现较少。
一曲影响循经感传出现的因素:①与疾病有关: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
能遭受损害的患者,感传出现率较高。②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感传敏
感太豹家族谱系调查,其子代的感传出现率远高于其他人。③与温度(包括
气温和肢体局部温度)有关:温度与感传出现率有一定关系,夏秋季节感传
出现率较冬春季为高,循经加热可使循经感传的敏感度增加。④与不同的刺
激方法、强度等有关。
2)循经感传现象的激发:改变刺激方法,反复“接力”,引短为长,用
“短程接力”的方法,以延长感传路线,提高感传的敏感程度。
4.病案举例
,病案1刘某,男,23岁,2004年5月19日初诊。患者右耳痛、胀闭
感1天,诱因不明,耳鸣,听力下降,伴周身不适,发热轻,恶风,头痛,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右耳鼓膜潮红,表面标志不清。诊断: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证属邪热外侵,上犯耳窍;治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以针剃疗法施治,采用通经接气法。取穴:耳门(右)、翳风(右)、外关。
针外关穴时采取通经接气针法,针尖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再在针感反应
中止处加针以引气,直达病所(翳风)。采用强刺激,泻法。同时嘱患者配合
口腔咀嚼运动。针1次后患者即觉疼痛明显减轻,听力改善,针两次后患者
即告疼痛消失,检查鼓膜锤骨柄处稍红,其他部位不充血,表面标志清楚,
再针1次即告痊愈。
病案2李某,男,30岁,2004年11月5日初诊。患者以鼻塞、鼻涕
稠黄、不易擤出两天就诊,全身伴发热,恶风,头痛,口渴喜饮,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鼻黏膜红肿,下鼻甲肿大,下鼻道内有黏液性鼻
I. “Jl“^
主痛证、急
己三里、内
帚桃体周围
蝴中、青光
/名师与高徒
枕、头痛,委中或承山穴治愈急性腰扭伤,《扁鹊心书》载窦材针关元治愈鼻
衄,《名医类案》载黄子厚灸百会治愈久泄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2)源于现代研究:巴甫洛夫认为,疾病形成的机制,神经系统在人体
占主导地位,“是由于外部环境刺激(理化、生物、社会因素)和内部环境刺
激(异常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造成机体与环境正常关系的破坏所
致。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是以激发与调整神经的调节功能与管制功能为第
一要务。”“由神经系统所引起的反射性影响,在高等动物的适应外界刺激上
是特殊重要而有决定意义的。”“末梢向心性神经感受器接受刺激以后,其传
人的冲动到达大脑皮质具有一定的相应区,不管是兴奋刺激,或抑制刺激,
当到达大脑皮质以后,即在该区产生兴奋或抑制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停留在
本区,而且可以向四周扩散。”这说明,治疗上选用远隔部穴位具有更大意
义。前苏联H·H·鲁茨基在喀山国立工程师进修学院针灸训练班所做的中
国针疗法的报告中曾指出:“当器官功能减退时,用补法在患病器官邻近部位
针刺;反之,当器官功能亢进时则宜刺激四肢远端部位,可能与按照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