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因编辑技术 是福还是祸?
以往只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基因编辑技术,即将成为现实。
早在20世纪初,医学研究者就发现,某些疾病的诱因其实是基因缺陷。1909年,遗传学家 Archibald Garrod 就指出,一些家族中流传着“天生的新陈代谢紊乱”,与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学说”不谋而合。受此激发,20实际40年代,George Beadle 和 Edward Tatum 在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了,各种新陈代谢酶与之相对应的基因片段,分离特定基因后,细胞就不能产生相应的酶。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数十年后,今天我们已经发现,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的疾病有数千种之多。
如果某种疾病的起因是基因缺陷,那么治疗起来就有据可循:修复该基因。但具体治疗操作却不简单,因为编辑人类DNA的难度相当大。所以医学上采用了更加可行的方法,如果可行便用药物治疗。药物可以缓解遗传疾病带来的痛苦,但却不治本,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不过对某些遗传疾病而言,一般治疗方法效果也很明显,并且代价也不会太高昂。比如苯丙酮酸尿症,患儿只需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少摄入苯基丙氨酸,几乎就可以避免所有并发症。然而,对很多遗传疾病而言,基本的治疗手段还是无法达到目标。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索人类基因有效的编辑技术。
不过步伐却相当缓慢,而且一些大胆的尝试还大大挫败了医学界。1999年,18岁的 Jess Gelsinger 在接受一项基于病毒的基因疗法后,身体产生了严重的免疫反应。直到数十年后的2012年,欧洲才获批了第一项基因疗法,而这一疗法仍没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认证。
然而,最近几年,基因疗法似乎迎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春风。同是在2012年, 瑞典于默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 等研究者表示,可利用酿脓链球菌的 CRISPR/Cas9 酶实现基因编辑。而之前科学家们还发现,锌指核酸酶(2003年)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2011年)同样可以用来实现基因编辑。在这三大酶的帮助下,使人体基因精确编辑成为现实。它们无疑为遗传疾病探究领域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它们同样可以革新基因疗法吗?最新研究表明,已经不再遥远。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和加州 Sangamo 生物科技公司前不久刚公布,可以利用锌指核酸酶,成功修复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患者骨髓细胞基因。虽然研究者们没有将修正后的细胞再植入患者体内,但如果这项技术进入临床实验,这个程序比不可少。
另外,最近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研究者们,也成功修复了帕金森患者的细胞基因。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患者的脑细胞,而是皮肤细胞,修复后首先培育成骨髓干细胞,再培育成神经细胞。采用锌指核酸酶技术修复GBA1基因中的片段,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了正常状态。表明,这一过程同样可以用于制作健康的细胞,再植入到帕金森患者的脑部。
这些研究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实验阶段,锌指核酸酶基因疗法已经实现了HIV治疗的成功案例(也有巧合性)。而接下来基因疗法的目标将是 AIDS 和 白血病这类,因为这些带病细胞的相关基因更易清除,编辑甚至是再植入。而最新的 CRISPR/Cas9 技术,可以帮助实现身体其它部位细胞基因的编辑。据 MIT 报告,通过向血液注入 CRISPR/Cas9 酶,可以修复小白鼠肝脏细胞的基因。
基因修复技术成熟后,基因疗法的难题将越来越小。然而,如果技术成熟后被滥用会造成何种后果呢?科学家曾指出,即使对基因进行某种细微的改变,人体也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比如,可以通过基因技术达到增强运动员的表现,改变人体的外貌特征的效果?防止生出来的小孩是同性恋,父母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基因来实现?这些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可能不都是空想。毕竟,这项技术已经到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急性肠炎的病因和症状表现.doc
- 简易测定漂白粉有效氯方法.doc
- 讲述附件炎炎症.doc
-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总汇.doc
- 开放式基金资金结算协议.doc
-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讲解.doc
- 立足民生,健康有效地发展资本市场.doc
- 论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演化和兼容.doc
- 论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doc
-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实验.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