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墓石祠: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pdfVIP

郭氏墓石祠: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栏目编辑林爱庆l副刊 郭氏墓石祠 现存最旱 的地面房屋建筑 一 姜继兴 山东省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有一座孝堂山,孝 部则连成一整间。屋顶呈两面坡形,由两块石板搭成,总重量 堂山上有一座石祠,被人称作郭氏墓石祠。说起来,孝堂山并 达4万余斤。这座石祠能够历经近2000年而屹立不倒,与它的建 不起眼,高仅3o余米,而且貌不惊人,既不险峻,也不秀丽。而 筑布局和构造有着直接关系,说明在汉代我国的建筑技艺就已 山上的石祠,就其规模而言同样微不足道,室内面积还不足8平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另外,由于在多处建筑构件上还刻有一些装 方米 ,平均高度不过1.6米。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小山上的小小 饰花纹,这又给古朴的石祠增添了几分美感。 石祠,却经历了将近2000年的风雨和浩劫,从汉代一直留存至 关于这座石祠,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 今,成为中外考古界、建筑界和书画界瞩目的焦点,为我国现在 学会会长罗哲文,曾经多次进行过实地勘察。他认为,根据孝 保存于地面最早的一座房屋建筑,室内还保存了极为丰富精美 堂石祠内汉代永建四年 (公元129年)的参观题记证明,在此之 的tY.4~画像,这也是我国建筑和石刻艺术瑰宝相得益彰的著名 前,这—石祠建筑就已存在。据另一参观题记 “泰山高令明永 古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元年 (公元167年)十月二十一日敬 (故)来观记之”,审其文 意,当是慕孝子之名或石祠之画像而来观看的,因此,此祠之 一 、 关于石祠的建筑 建成当已有年,证之以画像风格较 (嘉祥)武氏祠、(济宁)两城 孝堂石祠之所以这样引人瞩目,首先是因为它是我国现存 山诸画像风格为早,其年代当在东汉之初 (约公元1世纪间)。 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 据有关资料记载,石祠是我国古代建于墓前的石质祭祀建 二、孝堂石祠的来历 筑,又称石室,是后人扫墓祭祀时陈设祭品的地方。为先人修 孝堂石祠能够留存至今,当与它之后的墓地传说为郭巨墓 筑大墓建造祠堂,在汉代时是最为主要的一种孝行,因此曾经 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这—石祠也被称作是郭氏墓石祠。 盛行一时。这在 《后汉书 ·礼仪志》和 《水经注》中都有很多记 据史书记载:郭巨,字文举,生于西汉末年,是我国古代二 载,如 《水经注》中说:比水又西南……庙堂皆以青石为阶陛, 十四孝子之一。明朝人蔡培元和李锡彤辑录的 《二十四孝图诗 庙北有石堂……以延熹四年((z~5161年)立石祠。不过,汉代的 合刊》,其中就有--N是关于 “郭巨埋 ’的故事。故事中说: 石祠虽然成千上万,但能完整保存至今的却只有孝堂山这一处。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日:“贫乏不能供 孝堂石祠全由石板构筑而成,南面为门,其余三面为墙, 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 正面中间立一根敦实的八角石柱,使石室从外面看为两间,内 云:金“赐孝子,官不得侵,私不许取 。”郭巨因此抱着孩子和 201卜12 77 。Ul栏目编辑林爱庆 正因为孝堂石祠具有这样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现在人看 来,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已经并不重要了。

文档评论(0)

朱海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