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境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境界.pdf

2006年4月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 Apl.2006 ARTS OFGUANGXIARTSCOLLEGE V01.20N0.2 第20卷第2期 EXPLORATION,JOURNAL 【摘要】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其所有的奥秘都紧密联系着中 浅论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 国古老的文化。庄子真人理论为中国书法家树立了做人与学艺的标 准;道释儒各家的经学思维,为我们认识传统文化提供了方法。当代艺 术家只有从中国哲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中才能技到成功的奥秘。 文化境界 【关键词】书法;奥秘;文化;道;艺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6)02-0107—02 【收稿时间】2006—04-10 【作者简介】杨立言(1949一),陕西西安人,陕西教育学院副教 杨立言 授,从事美术教育与书法理论研究。 (陕西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一种文字的书写,能真正被称为一门艺术的,世界上只有一 不甘,其息深深”。“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个,那是在中国。这种文字即是汉字,只有它才享有书法这一神 俯然而往,俪然而来”。“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 圣的称号。从几千年历史中走来的中国书法,它存在着汉字的奥 忘而复之,……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其心志;其容寂; 秘,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奥秘。它紧紧地联系着中国曾经有过 其颡颁;凄然似秋,媛燃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 的一切。本文拟通过对“道”的认识,阐述中国书法的艺学观和 极”,“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 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 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溶乎进我色 也,与乎止我德也,历乎其似世乎,警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 一、道与庄子所说的得道真人 好闲也,免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 道,本指路,当然不是一段路,而是指那些能通往远大目标 循,以形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为 的路。由它所引申出的人生追求的道,则是能将所有勇于追求 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 的人引向希望与光明的路。它是经过许多人的实践,已被证明 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 了结果的路。道对任何人都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任何入可代 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替他人完成,它最通达、最科学,依靠自身的力量到达目标。中 庄子这些描述的意思是说,这种高尚的人,德不孤,不妄自 国的道家有着它关于人生的哲学,得道者的至高形象是真人。 尊大,不招摇。他勇于跋涉,不懊悔,不得意,能经得起水深火热 庄子在他的《大宗师》里这样描述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 的考验。他城府高深,从不幻想,不贪图享受,甚至呼吸都与众 士”,“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 不同,“真人之息息以踵,众人之息息以喉”。他视生死以自然, 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 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从不因自己的行为去损害所追求的 养,而是一种审美的世界观的培养;也就是说,美育的主要目的 心密不可分,保持这“三心”才能够打破人的感觉定势,才能不囿 不是培养掌握艺术技能的具体艺术家,而是培养具有健康的审 于原来的条条框框,才能保持灵活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美态度的“生活的艺术家”。正如正义道教授2001年11月在香过程中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敢思敢想的学习氛围,提 港召开的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