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 ?自古以来,人们以动植物为食物,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动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神农氏(公元前2700年)尝百草,用以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依靠人体直觉的方法认识天然药物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同时,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人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从而使中药更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欢迎。 ? 随着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仅有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高达2217例。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数量来看,中药品种达460种,其中单味药有239种。按现代诊断学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常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中毒,严重者造成中毒性休克。 ??? 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药毒泛指药物,如《周礼》所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药毒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曰:“药能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药毒即是毒副反应,如《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保障人类的健康。 ???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 1.处方超量? 据文献资料统计,中草药不良反应者295例中,属超量者224例,占75.9%。如超剂量内服瓜蒂、常山等致中毒死亡,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等。 ??? 2.误食,误服? 误将广豆根作北豆根用于预防感冒而致中毒,白术误用而致害,误用甜瓜蒂致死等。 ??? 3.炮制与服法不当? 如乌头类药物,由于乌头碱在乙醇的溶解度较大,因此无论泡酒、酒煎或以酒送服,都会增强其毒性。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乌头类药物中毒635例,其中93例均与酒同服,使中毒症状出现快,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且有7人造成死亡,不能不引以为戒。 ??? 4.配伍不当? 如甘草是一味很普通的中药解毒药。中医传统用以解附子的毒性。现代科学验证,甘草对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但若配伍不当,则会增加配伍药物的毒性,如肾上腺素及麻黄碱中毒时,使用甘草会加重毒性;甘草与甘遂配伍,小剂量能降低其毒性,大剂量会增强其毒性。 ??? 6.过敏体质? 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草药达150多种,而过敏性休克又占过敏反应总数的25.6%。如僵蚕引起皮疹,口服鳖甲煎剂可致严重过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 7.盲目用药? 认为吃中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不遵医嘱,滥用中药,迷信偏方、单方、秘方等。如用人参蜂皇浆或人参进补而不对症,以致中毒的例子屡见不鲜。 ???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全国各地有关中草药、中成药中毒病例的报道1000篇以上,引起中毒的中草药有几百种。大量实践证明,某些中药即使在近代药典中未写有毒,在临床应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中药中毒的诊断 中药急性中毒具有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为使中毒病人尽快转危为安,必须尽快正确诊断,善于识别个别中药的特殊临床表现。救治时间的早晚与病人的预后关系甚大,通过询间病史及体格检查,大致可以确定是否中毒及中毒的种类与程度,结合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争取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急性中毒患者也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变,重者则出现烦躁不安、谵语、昏迷、休克等症状。 、询问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由本人或陪同前来者诉述,应询问何时服用何种中药、剂量及初期发病症状等,了解患者原先健康情况,并要求将剩余中药进行毒物分析及提供现场情况,以确诊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既要防止漏诊或误诊,也要防止有意伪造病史。 、体格检查 对轻症病人,可以全面检查,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当然也要避免因体格检查而延误治疗。对危急病人则应观察其典型症状与体征,争取时间,有效地进行抢救。如如含阿托品类中药中毒时,‘常有瞳孔散大、潮红、口干舌燥、心跳加快等 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 (1)皮肤、面容的颜色及损伤情况,皮肤弹性,体温,肌肉是否抽搐与痉挛。 ??? (2)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结膜是否充血。 ??? (3)神态是否清醒、昏迷或谵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擅长各种类型文档 找不到的文档可私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