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EVDO Rev.B外场测试预期结果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VDO Rev.B外场测试预期结果分析 拟制 范虹辰 日期 2009-10-30 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 录 1 背景描述 2 1.1 测试仪表 2 1.2 小区的近、中、远定义原则 2 2 单小区覆盖测试(全网前向覆盖) 3 2.1 前向BE数据业务覆盖测试,邻小区加载100% 3 2.2 反向BE数据业务覆盖测试,邻小区加载100% 5 2.3 前向数据业务覆盖测试,邻小区空载 6 2.4 反向数据业务覆盖测试,邻小区空载 8 3 切换测试 10 3.1 1xEV-DO Rev.B系统内切换测试 10 3.1.1 矩形切换-两扇区两载波配置(两载波-两载波) 10 3.1.2 非矩形切换-两扇区两载波配置 (两载波-单载波) 13 3.1.3 非矩形切换-两扇区两载波配置 (单载波-两载波) 16 3.1.4 非矩形切换-两扇区分别单双载波配置 (两载波-单载波) 19 3.1.5 非矩形切换-两扇区单双载波配置 (单载波-两载波) 22 3.1.6 硬切换 24 3.1.6.1 BTS内硬切换 24 3.1.6.2 BTS间硬切换 26 背景描述 本文针对《中国电信1xEV-DO Rev. B外场测试规范091012(成都)》中对DO B外场测试(容量部分)的要求,并结合2004年DO 0外场测试、2008年DO A外场测试以及2009年DO B的实验室测试数据对DO B外场测试结果进行预估,为即将进行的外场测试提供一个可以对比的依据。 测试仪表 编号 名称 描述 单位 数量 FFA 8650 个 9 DO Rev. A数据卡 厂家自备 个 6 笔记本电脑 每个厂家 个 8 测试软件 CNT/CAN; Iperf; QXDM; 套 1 QXDMLicence 高通提供 个 8 QCAT 信令分析软件 个 1 GPS 3套 套 3 测试车 3辆 辆 3 对讲机 对讲机 个 3 小区的近、中、远定义原则 近、中、远点定义如下: 近点: SINR值为10dB左右; 中点: SINR值为5dB左右; 远点: SINR值为0dB左右。 注:均为上下波动2dB 单小区覆盖测试(全网前向覆盖) 前向BE数据业务覆盖测试,邻小区加载100% 测试编号 6.1 测试项目 单小区覆盖测试 测试子项目 前向BE数据业务覆盖测试,前向邻小区加载100% 测试目的 测试所有邻小区在前向100%加载的前提下, 单用户只用BE进行下载时, DRC随着SINR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测试仪器 CDMA2000 1xEV-DO Rev.B测试终端1部。 安装QXDM的笔记本电脑1台。 测试车1辆。 DU Meter。 预置条件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配置和工作正常。 测试终端与已经安装了路测软件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且工作正常。 被测终端配置为高容量(HiCap)模式。 被测终端静止且处于被测BTS(BTS1)的某个扇区(扇区1)的近点位置。 被测BTS1的扇区1上下行空载,至少有两个1xEV-DO Rev. B载波。 前向业务信道的PER目标值设为1%。 除被测扇区外, 周围其它小区100%加载。 测试步骤 测试终端在扇区1下的近点,终端处于Idle状态。 打开QXDM记录数据。 测试终端在BTS1建立Rev. B双载波连接,并且发起数据下载,Active Set = S1(f1,f2) 。 保持下载,并使用DU Meter记录接收端平均应用层Throughput。 AT沿特定路线朝被测小区边缘行进。 当AT到达切换边界,并两载波f1,f2都发生虚拟软切换后,释放本次连接。 停止数据记录。 测试数据 1. 各采样点DRC Request Rate,SINR。 2. 各采样点物理层、RLP层的前向瞬时吞吐量。 3. 各采样点的FPER。 数据分析 1. DRC与SINR的关系。 2. 分析单用户前向物理层Throughput与DRC和SINR的关系。 3. 考察DRC Request Rate 与前向物理层Throughput的匹配程度。 4. 前向物理层速率, RLP层速率,DRC,SINR,FPER的路径测试图。 测试说明 测试结果 随着SINR的降低,DRC的速率总体上成减小的趋势。在虚拟软切换发生之后,DRC的速率又会随着SINR的升高而增大。由于DO B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详细的实验数据。这里用DO A外场测试的数据作为参考来对DO B外场测试结果进行预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外场条件下,SINR值的变化趋势都是离基站的远近,DO B和DO A是一样的;第二、DO B虽然采用了双载波捆绑技术,但是由于同一个导频组内强度上报只选

文档评论(0)

638922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