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学校建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研究.pdf

贫困地区学校建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0卷第5期 西 安 建 筑科技 大 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V01.40No.5 2008年10月 Univ.ofArch.Tech.(NaturalScienceEdition) oCt.2008 J.Xi’an 贫困地区学校建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研究 ’ 张群1’3,梁锐2,赵宇1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陕西西安710065; 3.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筹),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从规划与建筑设计角度,对四川汶川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学校的重建活动进行思考,并以陕西省汉 中市勉县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设计实践为例,探讨贫困地区学校建筑受地震严重破坏的原因,因地制宜提出对 应的规划设计原则,指导此类地区学校建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活动,提高学校建筑的防震减灾水平,减少因地 震造成的建筑坍塌以及次生灾害的损失.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贫困地区;学校建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P315.9;TU2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30(2008)05-0727—05 “5·12”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害给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震 害最为严重的多为山区、贫困地区.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地区学校建筑的重建规划设 计已经成为工作重点. 截止2008年6月15日,地震共造成陕西勉县教育系统212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占全县学校总数 923 386 的93.8%.共倒塌校舍18间4001T12;形成危房5215间143m2;损坏围墙、护坡等设施11 ITI; 毁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5803台(件);开裂倾斜水塔20座.直接经济损失达7179.4万元[11. 由于经济所限,震后贫困地区学校的恢复与重建工作相对发达地区而言将会更加困难和复杂,但它 的重建是改变这些地区旧有面貌和提升教育建筑减灾能力的机会,但也面临各种因素的制约,如规划政 策、土地利用、资金性质和到位状况等,因此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吸取经验教训,显得尤为迫切. . 1 贫困地区学校建筑地震破坏严重的原因 1.1思想上不重视抗震防灾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设计程序往往不完善,建筑设计前期对选址、规划、设计等环节对建筑 抗震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草率了事.选址时不注意趋利避害、选择有利地点;规划阶段不进行防灾规 划、没有在合适地点留出足够的避难、疏散场地;设计阶段不能很好的选择有利的建筑形体和适宜的结 构形式,种种不足在先天层面注定了建筑在抗震方面的弱点[2]. 1.2长期教育投入不足 我国内地贫困地区教育系统投入长期不足,也反映在教育建筑上每平米造价低于实际所需的现实 情况.另外,在学校建设方面投资形式上往往采取上级财政拨款和地方学校自筹资金结合的方式,而贫 困地区学校又没有充足的筹款能力,基建资金很紧张,只能在设计、施工、材料等环节想办法控制投入. 如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很多学校教育经费长期不足,校舍质量低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图1). 1.3技术措施不当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地理环境复杂、人文习俗差异较大、现代建造技术普及较差,建筑中许多长期 使用的传统技术措施,其中有许多是不良的做法.例如,生土墙体、不加构造柱与圈梁、空斗墙、预制混凝 土板等.对这类房屋,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构造要求等均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即使进行抗震加固,也不经 收稿日期:2008—08—24 . 修改稿日期:2008-09-12 作者简介:张群(1973一),男,河北涉县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学、城市规划方面的科研教学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朱海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