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2012届高三 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原创)试卷一A.docVIP

【大纲版】2012届高三 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原创)试卷一A.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纲版】2012届高三 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原创)试卷一A.doc

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针对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普遍现象,教育界人士指出,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园超前教育泰然自若的背后,是很多小学屡禁不止、暗中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B.西南五省区的旱情不断加重,我省秋冬连旱,出现了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不少地方用政府部门的公用车和武警消防车拉来杯水车薪,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C.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在于土地垄断,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全国政协委员梁季阳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一语破的,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房价的根源。 D.芳菲三月,庐山以它特有的风姿,召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我也有幸加入春游的人群中,领略了早已令我神魂颠倒的佳山胜水,终于让我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B.有国外媒体评论,中国是从埃及接返国民的国家中相关工作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启动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C.该场招聘会有150家单位参与,提供了超过4000多个岗位,其中电子制造业占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D.从目前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远远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要打通节日期间物流瓶颈尚需时日。 4.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原句衔接的恰当的一项 ( ) ①约翰弥尔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我们却天下太平,连冷嘲也没有。我想:??? ,??? 。大家渐渐死下去,而自己反以为卫道有效,这才渐近于正经的活人。 ②青虫因为???????? ,所以不动,但也因为??????????? ,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A.①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 ②不活不死?? 不死不活 B.①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 ②不死不活?? 不活不死 C.①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 ②不死不活?? 不活不死 D.①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 ②不活不死?? 不死不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kgsm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