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的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的思考.doc

对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的思考 美夏学校 符庆瑞 摘要: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学生辍学(尤其初中学生)是巩固成果的重要障碍。不能有效地控制学生辍学,巩固“普及程度”从何谈起。学生厌学辍学的原因是受社会的影响,但更是我们教学上的失误。只要我们明确学生辍学是我们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障碍,并找出学生辍学的原因和对策,努力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行,农村中小学控辍中遇到的困惑终将解决。 关键词:控辍 困惑 对策 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学生辍学是巩固成果的主要障碍。不能有效地控制学生辍学,巩固“普及程度”从何谈起。总的来说,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如“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家庭的原因,如家庭经济困难等,但却疏忽了学生由于跟不上班而厌学这个主要原因。学生厌学,初中比小学更严重,农村比县城更严重。表现在迟到早退,上课不带课本,或不带学习用具,无心听课,不做作业,不参加正常的考试或干脆交白卷,甚至逃学。 追本求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受社会的影响,但更是我们教育上的失误。尽管至今基础教育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但应试教育的危害不可低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选拔”教育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认为上学为争成绩、争学历,本质上是争商品分配的优越资格。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到“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的强大社会舆论的驱动和教育自身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负责人把升学率同个人荣辱升迁联系在一起,因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直到今天仍然在基础教育中有很大影响。口头上德、智、体全面发展,事实上重视智育,淡化德育,弱化体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升学率”这支指挥棒转,把希望寄托在极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则处于受忽视、受冷落的“陪读”地位。△再者,不少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越来越大,跟教学要求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和潜能,尝不到成功的愉悦,而产生自卑感。 如何消除学生厌学现象,从而防止学生流失、控制辍学率呢?治本之策是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努力向素质教育转轨。 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增加投入,进一步改革薄弱学校(主要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充实领导班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普九”后的中小学逐步达到:校舍建设标准化,校园基地园林化,仪器设备现代化,教育教学科学化,师资队伍优良化,学校管理规范化。这样,学生就会欢欢喜喜地进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成长,学校也才会成为学生的乐园。 二、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阵地,首先,不能把普及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必须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巩固普及。因此,我们实现“普九”后,最重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95%以上的学生都学好所学课程。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就要大胆改革传统划一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多种教学方式,要及时反馈、及时补救,避免由于学习新内容时的心理障碍和基础障碍,而出现厌学。其次,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是关键。“普九”后,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但学历达标并不等于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加强教师在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大胆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达到“科学兴教”的目的。再次,建立学校和家庭的反馈网络。建立学校和家庭的反馈网络,就是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差,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假如教师不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很可能失去学校教育的优势,不能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反馈网络,与家长互相配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及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三、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冲破社会上以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传统观念,转变自己头脑中的旧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明确义务教育是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必须依法接受的公民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它是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必须把注意力从少数尖子学生转移到全体学生上来,特别对那些为数不少的厌学的后进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关注,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开发他们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地展示并发现自己的才能。 1、在对待“后进生”认识上,我是走过一段弯路的。在我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那几年,班级里的“后进生”虽不多,但他们在班里起的不良影响却很大。为了带好整个

文档评论(0)

zhaox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