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学社会学系九十八学年度《社会学理论》课程大纲.doc

政治大学社会学系九十八学年度《社会学理论》课程大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治大学社会学系九十八学年度《社会学理论》课程大纲.doc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九十八學年度《社會學理論》課程大綱 上課時間:二d56 分組上課時間:二c 上課地點:授課教師︰黃厚銘 電子郵件信箱:hermes@nccu.edu.tw 研究室:綜合院館南棟八樓270846研究室 課程說明: 社會學是什麼?社會學產生的時代背景為何?社會學的鼻祖們關心些什麼?到底是什麼構成了社會學的學科特性?還有,社會學到底該不該努力成為一門像經濟學、乃至於像自然科學那樣的科學呢?社會學是不是一門科學?是哪一種意義下的科學?理論在社會學中又有什麼樣的地位與角色?是用以反映真實,還是創造?為什麼要花時間理解、閱讀一個世紀以前的著作?以及,學術進步在社會學裡的意義內涵是什麼?做為奠定社會學傳統的古典三大家Marx、Weber、與Durkheim,都是關注於他們當時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以他們心目中的科學方法加以研究,並藉此提出的分析與診斷。啟蒙以降理性與科學的地位提昇,具體展現為科學與技術的進展,以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制形塑了現代社會有別於傳統社會的特色。本課程以古典社會學三大家的思想為內容,追溯古典社會學理論觀點的發展軸線,引導了解社會學的問題設定與學科特性,以期拓深對社會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社會學的思考方式。 授課方式: 以口頭講授為主。本課程另有一個小時的討論課,原則上由教學助教分組帶領修課同學針對三大家原典篇章進行逐段解讀、討論。 評分標準: 期中考、期末考各佔40%(其中討論課內容在期中期末考各佔10%),隨堂作業與分組上課時間之課堂參與佔20%。 主要參考書: *紀登斯(Giddens, Anthony) 《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簡惠美(譯),台北:遠流。 Aron, Raymond 1986 《近代西方社會思想家:涂爾幹、巴烈圖、韋伯》,齊力、蔡錦昌、黃瑞祺(譯),台北:聯經。 Cuff, E. C. 等 2005 《特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譯),台北:韋伯文化。 2004 《社會理論思想史導論》,簡守邦(譯),台北:韋伯文化。 Turner, Jonathan H. , Leonard Beeghley Charles Powers 2000 《社會學理論的產生》,韋本(譯),台北:洪葉。 Coser, Lewis A. 1986 《古典社會學理論》,黃瑞祺、張維安(譯),台北:桂冠。 1990 《社會學思想名家》,石人(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課程進度: 九月十五日 課程介紹 九月日 導論:社會學理論與現代社會 月日 電影欣賞:)馬克思 十月日 唯物辯證法 十月十日 歷史唯物論 十月二十日 階級與異化勞動 十月日 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及其發展 涂爾幹 十一月日 社會學方法論:社會學與自然科學 十一月十日 社會秩序的道德基礎與社會分工 十一月十日 期中考試:(十月二日 自殺與道德規範十二月日 宗教與社會 韋伯 十二月日 社會學方法論:理解社會學與自然科學 十二月十日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十二月十日 理性化與世界諸宗教比較研究 月日 學術與政治一月日 一月十二日 期末考試:( 【參考資料】 馬克思 馬克思(Marx, Karl) 恩格爾 (Engle, Friedrich) 1998 《共產黨宣言》,香港:新苗。 馬克思 1989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時報。 馬克思 1949 《通俗資本論》,博恰德(編),上海:神州國光社。 林一新 1990 〈馬克思的資本論〉,收於《資本論導讀》,李英明(編),台北:時報。 佛洛姆(Fromm, Erich) 1987 《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徐紀亮、張慶熊(譯),台北:南方。 曼德爾(Mandel, Ernest) 1998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簡論》,張乃烈(譯),台北:唐山。 涂爾幹 愛彌爾.涂爾幹 1999 〈《宗教生活基本形式》導言〉,收於《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東、汲(吉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愛彌爾.涂爾幹,馬塞爾.莫斯 2000 《原始分類》,汲(吉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蘇峰山 1986 《涂爾幹社會思想中整體觀與二元論的思考模式》,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厚銘 《涂爾幹與現代性:理性與涂爾幹對現代社會道德危機的診斷》,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啟政 2001 〈均值人與離散人的觀念巴貝塔:統計社會學的兩個概念基石〉,《台灣社會學》第一期。 韋伯 韋伯 2007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康樂、簡惠美等(譯),台北:遠流。 1991 《學術與政治》,錢永祥(編譯),台北:遠流。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顧忠華(譯),台北:遠流。 1989 〈資本主義精神與理性化〉,收於《宗教與世界》,康樂、簡惠美譯,台北:遠流。 〈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