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知人论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如其人----知人论世.doc

文如其人----知人论世 -----论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银川六中 马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的不完美会让老师有更深更广阔的思考,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艺术魅力。在此,我就日常的教学感悟撷取一点,以供品鉴。 诗歌是用形象来思维的,但不同的诗人面对同种景物却有不同的感受,处处都在彰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 李白天性豁达豪迈,在面对人生逆境时依然潇洒倜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被赐金还山经历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郁闷之后,依然抱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心,本身的气质性格决定了他的诗歌有着独特的浪漫风格,夸张的想像力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如他一样的还有苏轼,当然苏轼的境界是释怀,是豁达。 杜甫比李白年龄小十二岁,年轻时踌躇满志,也写过《望岳》这样满怀激情的诗歌。但是经历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作为底层民众的代表,生活不易,经济拮据,仕途不顺,长期漂泊,经历凄惨,小儿饿死,长期与家人分离最后孤独无依的死在一条孤舟上,他的人生经历让人痛心让人垂泪。这样悲苦的人生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因为他的胸膛装着一颗赤诚悲悯的心。他把更多的同情给了民众奉献给了国家社稷。心中所想必在眼中所见,他看到的是人民的疾苦、天下苍生的艰辛及和自己一样的小人物命运的酸楚。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为国担忧,为民众担忧。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诗人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源深深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悲怆情感,正因为他的胸怀天下,将苍生的痛苦咀嚼放大,超越痛苦,升华痛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为第二境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看见山觉得山不是山,看见水觉得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为人生的第三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般处于这个境界的人都是经历过很多事情后,看穿世事的人。古代的隐士,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以及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伯牙,不屑于权势的梅妻鹤子。处在这种状态的人看透了人生的各种无奈,了解了其中的辛苦,却能够脱离其中的苦楚,好似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们脱离了世俗的苦海,寻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快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佛语怕是他们淡然心态的最好写照。一切毫不在意,万事放下,不为世俗所苦,真正得到超脱。   生命之初的善良,生命之中的苦楚,生命的超脱淡然。人存一世,不必太过执著。正所谓那句佛语——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2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