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doc
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1前言
根据2011年新化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统计数据,该年度平均日污水处理量为2.07万m3/d,污水厂全年满负荷工作,在某些时间段超负荷运行。进入2012年,县城污水量持续增长,但现状污水处理厂难以处理更多的污水,河东上渡污水提升泵站基本处于停运状态,致使河东污水得不到处理,故在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西北侧新建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该工程由新化县污水处理中心承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娄底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2年12月编制,2012年12月22日娄底市环保局审批通过。该工程于2014年6月26日开工,2015年3月底建成并完成设备安装,2015年4月27日投入试运行,目前各项污水处理设施及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具备了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条件。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湖南省环保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监测工作问题的通知》,受新化县污水处理中心委托,根据娄底市环境保护局审核通过的该工程验收监测方案,新化县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5月22日对本工程进行了现场勘查及调研,并于5月27日至29日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验收监测。根据现场验收监测结果并对照市环保局环评批复进行的现场检查情况编制了本验收监测报告。
2验收监测依据
国务院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保总局[2001]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15号《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246号《关于印发〈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娄底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新化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新化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初审意见》
娄底市环境保护局娄环评【2012】168号《关于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3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3.1工程基本情况
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项目位于资江以西、新化城关段下游上梅镇北塔村、花山村,新化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万t/天)西北侧,总投资2897.24万元,占地面积19109m2,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建设规模为3万t/天。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氧化沟、二沉池和增加相关部分污水处理设备等,格栅、旋流沉砂池、消毒和污泥浓缩等依托一期工程设施。建成后新化县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为5万t/天,纳污城区面积为27.24km2。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改善资江新化段水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2污水处理工艺
该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具有除磷脱氮功能,出水通过紫外线照射杀灭尾水中有害细菌后排入资江,剩余活性污泥和格渣送新化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污水管道来水
恶臭
初格栅间
污水提升泵站 栅渣外运
细格栅间 自排入资江
旋流沉砂池 改良型氧化沟 二沉池 紫外光消毒池
上清液 剩余污泥
砂水分离器 回流污泥泵站 回流污泥 出水提升泵站
滤液 沉砂外运 噪声
污泥脱水机房 贮泥池 剩余污泥泵站 外排资水
恶臭、噪声
干泥外运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以及产污节点图
3.3主要污染源及治理设施
3.3.1废水排放及治理设施
污水处理厂运行期间废水主要是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集中排放的城市污水,少量处理厂本身的生产和生活废水也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进行处理,具有除磷脱氮功能耐冲击负荷高的工艺。设计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要求。
3.3.2废气排放及治理设施
污水处理厂运行期间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排放的臭气。臭气主要来源于贮泥池、污泥脱水间、曝气池和格栅井房。臭气主要为氨气和硫化氢2种,另有少量含甲硫醇、甲硫醚、三甲氨等物质的混合性气体。
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过程较为先进,将主要污染源集中布置,置于远离厂前区的位置,且考虑了绿化、卫生防护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