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二.doc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二
探望监督人制度的司法实践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唐敏
2015年5月26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下午好!
下面,由我代表普陀法院,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我院探望监督人制度的有关情况。
一、探望监督人制度的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探望权纠纷都是涉少案件审理中的难点,其中反映出的未成年人父母矛盾严重激化、情绪极端对立、对子女权益保护存在认知偏差等问题,极易在诉讼和执行中再次引发冲突,给离异家庭的未成年子女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法院在调处中也面临“调查难”、“调解难”、“执行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在高院制定《上海法院审理未成年人探望权纠纷案件的意见(试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中第十二条关于创设探望监督人制度的实践价值,在全国法院中率先将探望监督人引入案件审理,获得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法院报》、最高法院《少年司法》、上海法制天地频道等媒体相继报道,相关案例同时入选最高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典型案例。
探望监督人制度的灵活运用,帮助我院妥善化解了多起疑难、复杂、矛盾激化的探望权纠纷案件,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作为一项创新性社会治理创新举措,其在实践中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也为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少年司法制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探望监督人制度的运作方式
探望监督人制度的实际运作主要涉及程序启动、人员选任和工作职能三个方面。
程序启动方面,我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普通纠纷一般不适用,二是矛盾突出的纠纷建议适用,三是选出的人员必须得到双方认可。适用的纠纷类型上,前期主要以被探望人年龄在10岁以下的纠纷为主。原因是这些孩子长期随一方生活,意思表达受抚养方影响较大,另一方多担心自身或孩子的利益受损。探望监督人能够较好地缓解误会,纠正偏见,促使探望行为的顺利履行。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正逐步扩大探望监督人的适用案件范围,效果较好。
人员选任方面,法院除了会选择一部分有热心、有威望、受信任的亲友担任探望监督人,也会根据人缘地缘因素,就近从社工、妇儿工委或其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中选择合适的人员。去年以来,我们还拓展与区老干部局、各中小学等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学校老师等特殊群体人生阅历丰富、社会资源较多、贴近子女学习和生活等优势,不断提高人员选择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工作职能方面,探望监督人主要承担调查、调解和监督三项任务。查清被探望人的生活环境、与父母的关系、受探望意愿等事实对法院确定探望时间、地点和方式至关重要,而实践中父母藏匿子女、诱使孩子虚假表述等现象也十分普遍。通过选取有较高威望的亲友、熟悉孩子居住地的青保干部和社工等担任探望监督人,不仅能协助法院快速查清相关事实,更有助于排除父母干扰,了解子女真实意愿。同时,探望监督人具有的中立地位、青保经验、社会威望、情感纽带等因素,也有利于发现矛盾根源,引导双方形成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在案件审理之外,探望监督人的工作还进一步延伸至执行工作全程,提高双方对探望行为的配合度。上门、电询、约谈等多样化的跟踪监督形式,也保证了探望权履行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三、探望监督人制度的实际作用和成效
自引入探望监督人制度以来,探望权纠纷的处理在社会力量参与、过程公证公开、子女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成效已逐步显现。
社会力量充分参与。通过聘请当事人的亲友、被探望人所在社区的社工、就读幼儿园和学校的老师、青少年权益保护组织人员等担任探望监督人,有助于法院正确协调纠纷中法律的“刚”和情理的“柔”两部分内容,法院、社会各取所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纠纷的妥善解决,增加社会稳定的和谐因素。过程全面公正公开。探望监督人全程参与案件调查、审理与执行,既降低了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不信任感,缓和对立情绪,有助于更好地发现事实,形成方案。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增加了庭审的民主性和司法的公开性,提升了司法的公信力。充分维护子女权益。亲属探望监督人可直接在家中协助探望,社会探望监督人则植根学校、社区等未成年人的熟悉环境,这些都有助于满足他们对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安全需求,避免刚性介入的不利影响。以此为基础,后续履行的监督执行也能更为连贯和顺畅。
2013年以来,我院共受理探望权纠纷案件33件,其中10件适用了探望监督人制度,相关案件的调撤率及判后自动履行率均达100%,得到当事人、社会一直好评。
附件:典型案例
附件:
【典型案例】
张某诉郭某某探望权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张某与郭某某原系夫妻。张某发现郭某某与其他异性关系暧昧,因而产生矛盾。张某与郭某某婚生之女小郭患有运动发育迟缓,一级伤残,两人为此矛盾进一步加剧。此后,张、郭先后向法院起诉离婚,因张某处于哺乳期等原因均未获支持。2012年,郭某某再次起诉,张某同意离婚,法院判决女儿小郭由父亲郭某某抚养,考虑到张、郭之间矛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