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特色训练2 限时规范训练.docVIP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特色训练2 限时规范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特色训练2 限时规范训练.doc

特色训练二 限时规范训练 [目标解说] 考场上做古诗鉴赏两小题用时10分钟左右。考生多在答题上用时较多,不愿在读诗上多花时间,往往看一两眼就开始绞尽脑汁地答题了,真像打了个“闪电战”一样。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原诗上多用点时间,读它三至四遍,效果比“轻读诗、重做题”的习惯好多了。 (建议用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 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首联统摄全诗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以“山行”为题,但全篇未见“行”字。诗人是怎样写“行”的?请结合诗中词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五言律诗(律诗) 阴晴 (2)一是写景物的动态来表现人的“行”,如“浮云”“来往”是人行走时所见的物态,“洒衣湿”“吹袖清”显示了风雨兼程的行人形象。二是写出景物的层次来显现人的“行”,如“浮云”“荷雨”“日出”“山色”,都是诗人行走时依次看到的先后景色,诗人且行且赏,随着行程展现出一幅幅山间画面。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秋日杂感 (明)陈子龙[注]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注 陈子龙(1606—1647),明清之际文学家。字卧子,一字人中。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子龙在苏州、松江一带联络江南各地抗清武装,英勇御敌。兵燹之余,作《秋日杂感》十首,本诗为其中之二。 (1)此诗中一明显特色即大量地使用________,且均能与诗意浑化无迹。这不仅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全诗形象地描写了清兵入侵给江南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 典故 怀念故国或哀悼死难志士的沉痛 (2)有人说,首联中“独”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个“独”字,可有两方面理解:一是作者慨叹自己身世“孤独”;一是面对国土沦丧,诗人胸中流涌的难觅同道之“独”。 ②作者寄情于景,将悲秋的孤独惆怅情怀置身于海雾江云的迷蒙境界中,蕴涵充塞天地的无尽愁思。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咏 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后菊花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1)《咏》、《重》两诗都以菊为描写对象,分别表现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答案 耐寒 美丽(“寂寞”也可)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分别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咏菊》将新霜初降时芭蕉与败荷无法耐寒、或折或斜的形象与菊花在寒冷中傲然绽放的形象作对比,借此赞赏菊花不畏严寒的品格。《重阳后菊花》一诗将世人只赏重阳一日花的热闹和重阳后菊花美丽依旧却“寂寞东篱”、无人再赏的冷清作对比,借看菊一事批评世人的庸俗、缺少高雅的情趣。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战城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的题材都是________________,都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景象。 答案 战争(战事、征战等) 秋风凛冽、河水冰寒、黄沙飞舞的苍凉辽阔 (2)《战城南》中“寸心明白日”一句所表现的情感,与《塞下曲》的整体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寸心明白日”一句,表现出战事虽然艰苦,但征人仍有光明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