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两方契丹文金印的对话.doc
关于两方契丹文金印的对话
在撰写《契丹文狮纽金铸“耶律宗德之印”与龙纽“耶律特宁副使”金印考释》时,我们师生二人曾就译文的确定,某些问题的理解,旁证材料的取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辩论,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了考释文章。文章发表后,我们整理参考资料时,感到我们师生二人的研讨对话,涉及了很多背景材料,对人们深入理解两方契丹文金印的珍贵品质会有些启迪性的帮助。于是不讲文体,就以原对话形式将我二人探讨的问题一一列出,以供对两方金印感兴趣的朋友参考。为简化起见,对话人只以“师”“生”二字代表。
“生”:老师,您是根据什么鉴定两印是真品,是契丹时期的东西呢?
“师”:1、是根据它们的出土地点,盘锦锦州地区是原契丹故地。2、形制时代特征只见唐辽,其龙蹲踞之态,龙首之巨,长舌滚卷的神姿;狮首昂掦怒吼,鬃立尾昂,弓腰欲跃的神韵,特别是印台四侧云纹状宝相花,牡丹花的阴刻更凸现了大唐风韵。契丹是看着唐诞生至灭亡的民族,它从唐从生到灭的过程吸取了无尽的营养,它学唐宗唐,对盛唐的一切都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全盘吸收全盘用之,符印制度亦是生吞活剥地继承。此二印从形到纽,从形象到神韵,无一处不是唐风盎然,此种情况只在契丹文物中出现,而在其它朝不见。3、材质的合金成份符合辽代符印钱币的总体平均数据。特别是金银中含铁是造假者目前尚无法做到的。这是辽金银铜矿提纯不够造成的,更是东北矿山普遍含铁的天生原因造成。基于以上原因我断定它是契丹中早期的东西,是真品。
“生”:你又是根据什么认定它的是辽圣宗至辽兴宗时期的东西呢?
“师”:这主要归功于你,当你将契丹文译文“耶律宗德之印”、“耶律特宁副使”摆在我面前时,“耶律宗元兄弟辈”的想法就立刻映现在我的脑中,但据我所知兴宗时兄弟辈十四人中没有“宗德”之名。也就是说《辽史》圣宗的六个儿子,八个侄儿中没有人叫“宗德”,其他人在圣、兴两朝为避讳不会起带“宗”字的汉名,道宗天祚朝因同样原因人们也不会去犯忌。所以,“宗德”之名只能出现在圣宗朝。而到太平三年十二月下旬后,再无带“宗”字人名在《辽史》出现。宗元也改称重元,正说明当时避讳制很严。
查《辽史·皇子表》聖宗六子:興宗第一。(宗)重元,小字孛吉只,第二。別古特,字撒懶,第三。吳哥,字洪隱,第四。狗兒,字屠魯昆。第五。侯古,字訛里本,第六。圣宗弟隆庆子五人:查葛、遂哥、謝家奴、驢糞、蘇撒。十三年(1044年)十二月戊戌,任北院枢密副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汧王。
铜印背面的文字为契丹文字,根据铜印正面的九叠文和印背面的契丹文字,专家鉴定这方铜印为辽代官印。那么汧王到底是谁呢?这方辽代铜印为何会失落在盘锦境内呢?相距几千里外陕西的汧县与它有什么联系吗?经查阅《辽史》和《金史》,辽国和金国都没有“汧王”这一官职的记载。经契丹文字学家刘凤翥辨认纽最右面一行字为“乙辛宁大王”,属人名。纽左一行字为“大安十年”,属年款。令人遗憾的是,另外一行八个契丹文字还是没能完全破译出来。
大安是辽代第八位皇帝辽道宗耶律弘基的年号,辽道宗在位长达47年,大安十年也就是1094年。那么也就是说这方铜印距今已经有912年的历史了。自隋以后,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但在出土的辽代铜印中背面用契丹文字作年号凿款的实属罕见。谜底似乎已经揭开,“汧王”也就是乙辛宁大王,然而,汧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乙辛宁又是谁呢?由此看来,这个汧王与陕西的汧县并无关系,只不过是借用了这个汧字而已。
据《辽史》记载:太宗二女:呂不古,第一。应历间,封汧国长公主。保宁中,进封燕国大長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思溫。这个汧国长公主就是这样借用的。在辽代封王时,用一个字加封的,地位最尊,如赵王、魏王。两个字则次一等,称为“二字王”,如兰陵郡王、混同郡王等。那么汧王应该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在大辽国地位很高的人当属皇室宗亲,也就是说乙辛宁应该耶律家族中的人物。
辽史记载,辽道宗年间的确有一奸臣叫耶律乙辛,并被任命为知南院大王,但耶律乙辛在1083年就被处死,所以这个1094年的乙辛宁大王当然不能是耶律乙辛了。刘凤翥先生还告诉我们,辽代把“乙辛”当作名字的人很多,就像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叫伟、辉等等一样,一般在小的时候起一个名字,长大后再起一个名字,而“宁”是音译,通常被简化,不作翻译。
这是一则登在网上的新闻: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文博部门近日征集到一方辽代墓志盖,墓志盖上共有6个契丹小字。巴林左旗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辽金研究专家对契丹小字的研究成果,初步断定这6个字的意思为“乙辛宁少妇夫人之墓”。而此夫人属辽代景宗朝重臣韩匡嗣家族人士。韩匡嗣太宗朝为右骁卫将军,后又提拔为二仪殿将军。景宗即位后,又对韩匡嗣委以重任,到了辽代后期,韩氏家族已契丹化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已融入契丹民族之中。韩氏家族是在辽朝第一家赐姓耶律的汉官家族,乙辛宁到底是耶律家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