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结束,谢谢合作! 古书注解较常用的术语有: (一)曰、为、谓之 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例如: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莱不熟曰谨。”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诗经·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饥” “馑”是同义词,“切”“磋”“琢”“磨”是近义词,注解家有时用“曰”,有时用“为”,有时用“谓之”来区分它们,可见“曰” “为” “谓之”的作用是相同的。这种“曰”、“为”、“谓之”略等于现代的“叫做”。 (二)谓 “谓”和上面的“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则是放在“谓”的前面。“谓”这个术语,往往是在具体解释抽象,一般解释特殊的情况下,才用它。例如: 《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杨惊注:“大谓有益于人。”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谓少年。” (三)貌、之貌 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例如: 《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这样的“貌”、“之貌”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 (四)犹 用“犹”这个术语时,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语的意义只是近似,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如同”或“等于说”。例如: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间”和“与”在畔参与”的意义上相近。 (五)之言、之为言 用这两个术语时,要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也就是所谓“声训”。例如: 《尔雅·释诂》:“鬼之言归也。”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鬼”和“归”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有声调的差别。“政”和“正”同音,“德”和“得”同音。 (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 “读为” “读曰”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宇的。例如: 《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尚书·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辩”原是辨论,借作变化的“变;“时”是时间,借作移植的“莳”。注释家就在“读为” “读曰”的后面用本字来说明这种假借,形式像注音,实际是释义。 “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例如: 《楚辞·离骚》:“又重之以修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协音\叶音 ) 有时“读若” “读如”的作用与“读曰” “读为”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例如: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信”的本义是诚信,假借为屈伸的“伸”,郑玄就用“读如”这一术语。 (七)当为、当作 这两个术语是用采纠正误宇的。例如: 《国语·晋语》:“君好文(wen),大夫殆。”韦昭注“文当为外(wai) ,声相似误也。” 《周礼·考工记》:“作舟以行水。”郑玄注:“故书‘舟’作‘周’,郑司农云:‘周’当作‘舟’。” (八)如字 “如字”指的是某个字按照它常见的读音来读,并由此而确定了它的词义和词性。例如: 《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陆德明《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诗经·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不瑕有害。”《释文》:“害,毛如字;郑音曷,何也。” 古书的句读 我国的古代文献,在宋代以前一般的都没有断句。古人在读书时,一句话完了,往往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有完,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dou)”。两者合称为“句读”。 对古书的断句没有错误,就证明对文章的理解基本正确,如果断句有误,那就一定是对文章中某些词句没有读懂。例如: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 按照上例的断句来理解,李氏子蟠所爱好的是古文和六艺经传,所通习的(普遍地学习)也是古文和六艺经传,这是不正确的。古文不像六艺经传有各科,无所谓通习;六艺经传是唐时必读书,内容庞杂,也不可能各种都爱好。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再如: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上例实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尖峰系列课程之:全景 UBM 在 ICL 术中的应用【主讲:王晓瑛】 【助理:邓伟 】(笔记:陈则云)2014.11.11.docx
-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5套).pdf
- 爱登堡电梯BT302电梯控制器手册调试手册.pdf
-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pdf
- 四年级学习分享PPT模板.pptx
- 【25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pptx VIP
- 2024年大学生mooc慕课英语语法与写作(暨南大学)答案.docx
-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docx VIP
- 空气自动监测站房方案 .pdf VIP
- 检验科职业暴露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