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带问题的归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纸带问题的归纳.doc

纸带问题的归纳 江苏省射阳中学 赵海明(224300) 在高中新课标物理学习中,大多数同学见到纸带就很“害怕”, 事实上关于纸带的问题在试卷中经常出现,所以同学们必须克服对它的畏难情绪,掌握对纸带的处理方法。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纸带,今天就把与纸带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一下,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位移差”法判断运动情况: 设相邻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S1、S2、S3…… (1)、若S2—S1=S3—S2=……=Sn—Sn-1=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S2—S1=S3—S2=……=Sn—Sn-1=ΔS≠0,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逐差法”求加速度:ΔS=aT2 a1= (S4—S1)/3T2,a2= (S5—S2)/3T2,a3= (S6—S3)/3T2,然后取平均值,即 =(a1+a2+a3)/3。这样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其准确性,减小误差。(式中T为时间间隔) 三、“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即Vn=(Sn+Sn+1)/2T。(式中T为时间间隔)如下图所示: 四、“图象法”求加速度: 即由Vn=(Sn+Sn+1)/2T。(式中T为时间间隔),求出无数个点的速度,画出V—t图象,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五、巩固训练: 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 图1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1)、由 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VA= m/s;VB= m/s;VC= m/s;VD= m/s;VE= m/s。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1= m/s2 。 (4)、在 图2中作出小车的运动图象,并根据图象求出加速度 a 2= m/s2 ,并比较a1与a 2的差异。 解:(1)、由ΔS=恒量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ΔS=S2—S1=S3—S2=S4—S3 =3.50cm≠0) (2)、VA= 0.525 m/s;VB= 0.875 m/s;VC= 1.225 m/s;VD= 1.525 m/s;VE= 1.925 m/s。 [VB=(S1+ S2)/2T=(7.00+10.50) /(2×0.1) =52.5cm/s=0.525m/s;同理知:VC=1.225 m/s、VD= 1.525 m/s;而由速度公式可求出VA=0.525 m/s、VE= 1.925 m/s] (3)、由ΔS=aT2可求出a1= 3.50 m/s2 。 (ΔS=3.50cm=aT2=0.12a→a=3.50m/s2 ) (4)、由(2)把各点速度画在图2中并连成直线,得斜率k=a 2= 3.50 m/s2。(图略)且a1= a 2。 同学们,看了以上几点,相信你们一定掌握了对纸带处理的方法吧!但愿以后见到它不要再害怕,更希望在你的学习中能喜欢上它! 本文发表于2012年2月《》 赵海明 (224300) E-mail:www.zhm751111@126.com

文档评论(0)

leiy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