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 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 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 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 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 为 ( )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解析 阅读、归纳材料,可判断这是“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C 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解析 材料中,“挽救了生命,损失了帽子”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新政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特定的时期内,是以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为代价的。 C 4.张艺谋拍摄的《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并丧失劳动能力后历尽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被拘留。电影中的台词“讨个说法”一时成为流行语言。这部 电影反映了 (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 ②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利 ④我国的普法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一个农村妇女具有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将村长告上法庭,说明了普法宣传使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C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居易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材料二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 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 材料三 新华网北京2007年3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 材料四 民生问题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 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封建时代劳动人民的疾苦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认识? (3)温总理说的舰队与舰只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以解决民生为话题,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献计献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尤其材料四谈谈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改善民生问题实际上有一个怎样的规律? 答案 (1)①试图以诗歌的手段,把政治弊端,人民疾苦反映给统治者,以求得政治的革新。②繁重的封建剥削;地主阶级大肆兼并土地;天灾人祸,战乱频繁;自给自足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2)①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