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映山_香溪集_的艺术特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 年1 月 保 定学院学报 Jan. ,2015 第28 卷第1 期 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 Vol.28 No.1 DOI: 10.13747/j.cnki.bdxyxb.2015.01.013 韩映山《香溪集》的艺术特色 苏 虹 (保定学院中文系, 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韩映山一向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力,对韩映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风格特色和与“荷花淀派”的关系上,文 本解读方面以《水乡散记》《绿荷集》《紫苇集》《红菱集》和中篇小说《串枝红》、长篇小说《明镜塘》等为主。与以上文本相比, 《香溪集》则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创作转型。《香溪集》有助于展现韩映山创作的全部风貌和艺术探索。 关键词:保定作家群;“荷花淀派”;韩映山;《香溪集》;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 (2015)0 1-0065-04 谈起韩映山,评论者谈得最多的是他与“荷花淀派”的关系,认为他是“荷花淀派”的主力、骨干、 “真正的练家”、荷派的“坚守者”等;其次关注的是他与孙犁的关系,认为他是孙犁的“四大弟子”之一、 孙犁的得意门生、终身的朋友、孙犁评论家;另外,评论者当然不能忘记他作品浓郁的地域色彩,他笔 下的袅袅荷香、红菱紫苇、浩淼淀水和游鸭肥鱼,更忘不了白洋淀的风土人情、乡音俚语、家长里短和 淀区百姓的辛勤劳动……当评论者对上述方面进行阐释论证时,往往愿意举《水乡散记》、《绿荷集》、 《紫苇集》、《红菱集》和中篇小说《串枝红》、长篇小说《明镜塘》等文本为例。当年韩映山与孙犁初次见面 以及后来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发表《鸭子》、《苑苇和小芝》等轶事也往往被评论者提及。就时间来 说,往往截止到20 世纪80 年代初,就作品来看,截止到《红菱集》中的《田珍小传》、《秀藏》、《红菱》等, 这些均是韩映山的“名作”,但对于整体认识、评论韩映山来说,似乎显得有些片面。因为如果仅仅关注 以上方面的内容,确实有对孙犁“撷之有余”而“逾之不足”之感,然而,当我们把视野进一步扩大,把时 间继续拉近到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品读一下韩映山的《香溪集》和收入到《编外小说》中的作品时,可 能会有一些惊讶,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见识到韩映山另外一种笔法、另外一种风格。它代表了韩映山 孜孜的艺术追求,勇于尝试、不懈探索的理念,《香溪集》是一个独特的文本。 一、题材内容的时代性 《香溪集》收入韩映山短篇小说47 篇,时间跨度上,从创作第一篇小说《纷纭》的1980 年到创作 《炮殇》的1993 年。《香溪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80 年代初到90 年代的社会现实,“始终紧贴时代脉 [1] 搏,面向人生、面向社会” ,增强了读者的感性体验,有助于读者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当年的社会生活, 让对那段历史比较隔膜的年轻读者也会不禁感叹,哦,原来当时的社会是这样的。《买碗》讲述的是老 汉过年赶集买碗,由于从艰苦的社会中走过来,对饥饿记忆犹新,总是不忘当年喝三大碗稀粥下地劳 作还饿得心慌的情形,现在日子好了,却对粗瓷大碗似乎有了一种亲切的留恋,可是市面上再也没有 粗瓷大碗,只有精巧的细瓷小碗,售货员的一句玩笑话道明了其中的原因:“那要问问你的肚子了。”这 实际展现了80 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无忧的社会现实,具 有鲜明的80 年代的特点。《宰牛》揭示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农民思想转型较为缓慢,而一些人则钻政 收稿日期:2014- 12-05 作者简介:苏 虹(1978-),女,河北保定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65 苏 虹:韩映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