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建铁路京包线
集宁至包头段增建第二双线工程
八苏木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中铁四局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工程八苏木隧道项目部
2009年08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评估对象及目标 1
三、八苏木隧道概况 14
(一)地层岩性 4
(二)地质构造 5
(三)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5
(四)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 5
(五)水文地质概况 6
四、风险评估程序、方法及流程 7
(一)风险评估程序 7
(二)风险评估方法 7
(三)风险评估流程 7
五、风险评估内容 8
(一)风险指标体系 8
(二)风险因素核对 9
(三)初始风险等级表 12
1、八苏木隧道正洞分段风险识别 87
2、八苏木隧道正洞初始风险等级 16
(四)风险识别及降低风险的对策 19
(五)残余风险等级表 24
六、风险评估结果
七、风险管理应急预案 26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规定。 、、m)m), 围岩级别 长度(m) 所占比例(%) 双线 Ⅱ 1385 16.9 Ⅲ 4090 50 Ⅳ 2425 29.6 Ⅴ 284 3.5 小计 8184 100 (二)地质构造
八苏木隧道位于华北地台内蒙台隆之凉城断隆中,沿线断裂褶皱构造不发育,但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以基性喷发为特点,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岩覆盖层,具有典型的桌状地貌形态;并伴生有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玄武岩与花岗岩、泥岩夹砾岩与花岗岩的角度不整合。 第四纪表现为强烈的下切与侧向侵蚀。花岗岩体中节理较发育,主要有以下几组:J1: N40°W/40°~50°S,J2 :N60°E/30°~45°S, J3: SN/90°,张开-微张。
(三)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根据试验结果阳离子交换量CEC(NH4+)为267~320(mmol/Kg),蒙脱石含量(M)为8.8~14.6(%),自由膨胀率(Fs)为31.0~49.0(%),判定第三系泥岩具弱膨胀性,隧道洞身DK533+180~+230通过该地层,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四)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
八苏木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岭脊为坚硬的玄武岩和花岗岩,Ⅱ、Ⅲ级围岩占67%左右。洞身通过的富水带、风化破碎带、岩性接触带,岩性软弱,存在软弱结构面、节理密集带等,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突然涌水等地质灾害。
1、围岩失稳:隧道进出口通过第四系地层及风化玄武岩泥岩、花岗岩地层,岩体破碎-极破碎,并可能富含地下水,施工时可能出现脆性岩体的破裂、沿结构面产生的岩块松弛、滑移、坠落等变形破坏现象和破碎松散岩土(体)的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另外,在通过节理密集带以及花岗岩与玄武岩不整合接触带时,也易出现围岩失稳现象,泥岩为极软岩,具弱膨胀性,岩体成岩作用差,容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造成隧道拱顶下沉或侧壁产生大的收敛,影响隧道的稳定。
2、突、涌水:八苏木隧道地表沟谷切割较深,玄武岩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但该区降雨量相对较小,蒸发量相对较大,隧道洞身通过玄武岩、花岗岩不整合接触面时,仅局部可能出现突然涌水现象,在节理裂隙发育区,施工时亦有可能出现突然涌水现象。在玄武岩与泥岩的接触面附近,由于透水性能的差异,可能存在地下水的富集。
(五)水文地质概况
八苏木隧道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基岩裂隙水的赋存条件和富水程度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影响,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由于该隧道埋深不大(最大埋深仅为130m),含水岩体有限,本区断裂褶皱构造不发育,故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综合分析隧道通过含水岩组类型,富水性分区及隧道埋深等因素,采用降水入渗法,预测该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隧道涌水详见表4-2。
八苏木隧道涌水统计表 表3-2
序号 隧道里程 长度
(km) 富水性分区 降水入渗法 正常涌水量(m3/d) 最大涌水量(m3/d) 1 DK525+046~DK526+800 1.754 弱富水 579.71 1739.13 2 DK526+800~DK530+425 3.625 弱富水 1167.47 3502.41 3 DK530+425~DK533+230 2.805 弱富水 903.37 2710.12 总长 8.184 2650.55 7951.66 四、、 施工阶段
矿山法
安全、工期 环境、质量 塌方 突水(泥) 大变形 洞口失稳 相邻构筑物开裂或沉降 地下水位下降 其他 (二)风险因素核对
八苏木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见表5-2。
八苏木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 表5-2
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