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痰”几个问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痰的几个问题 刘洋于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1痰的生理学意义 痰是否有生理学意义,在今天的中医理论观念中,是持否定结论的。痰是病 理产物,又是继发病因,或者叫做二级病因。痰生百病,百病兼痰,痰有百害而 无一利,必欲除尽而后快。其实,在古人那里,痰是有两面性的。譬如,隋·巢 元方就反复强调:“人皆有痰,少者不能为害,多则成患。”(《诸病源候论·卷之 三十九·妇人杂病诸候三·痰候》)“痰,人皆有之。少者不能为害,若多则成病。 (《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二·妇人妊娠诸候下·妊娠痰候》)有痰是正常的生理 状态,是否为害成病,关键在于痰的多少,少痰之际是为正常,多痰之时则为病 害。 宋·杨士瀛更直接指出:“夫痰者,津液之异名,人之所恃以润养肢体者也。 (《仁斋直指方论·卷之七·痰涎方论》)痰实质就是津液,不过是津液的别名, 人就是赖痰来润养肢体,或者说痰是润养肢体的营养物质。仁斋先生将痰与津液 同质,使津液的构成组分得以扩展。按照此说即是:人身有形,恃痰滋养。随后, 宋·朱辅萃《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明·朱梳《普济方》、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 日·丹波元坚《杂病广要》、清·吴尚先《理瀹骈文》等诸书,皆遵杨氏而守“痰 者津液之异名之论。 细绎痰病宗师元代王琏所论,亦未完全逸出津液窠臼。隐君日:“脾为中州, 合胃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变化糟粕,灌溉四脏,其气熏蒸上朝。肺为华盖, 主司皮毛,周流内外,充润百骸。氤氲为荣卫之气,合会为津液之源,随经变化, 在肝名津,在肺名液,在心为血,在肾为精,在胃为涎。元和纯粹,谷气相资, 升降无穷,髓脑涕唾演,精津气血液,同出一源,而随机感应,故凝之则为败痰。’’ (《泰定养生主论·痰证或问》)水谷精气,出于脾胃,上输于肺,肺主宣布,其 中津液敷布随脏腑而命名不同,但“髓脑涕唾演,精津气血液’’,这些相类液体 的柔性物质,或与这些液体相伴的。如气,都是同出津液一源,如果失于升降变 化,则凝滞成为败痰而生病害了。 41 朱丹溪亦有揭示痰两面性的论述:“中焦有痰则食积,胃气亦赖所养,卒不 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丹溪心法·痰》)中焦有痰可以导致食积,中焦痰 食结积,不仅不伤胃气,其中的痰还可以滋养胃气,有胃气则生,故不会很快使 人虚弱,如果将痰食攻逐消尽,就会出现胃气虚馁,病难复矣。笔者临证对老人 痰浊,绝不做攻痰之治,其缘起于丹溪高见。即便是痰火之象,滋水顺气是为妥 当,不能一意清火败痰。 如斯,痰首先是具有滋养人体作用的生理性津液,如果人病到连痰都不能产 生的状况,表明津液已经严重耗竭,阴阳离绝近在咫尺了。同时也应该指出,痰 即便是津液,有滋养形体之用,其量也要合度,多则泛溢为害了。《巢氏病源》 常叙痰多为病之语,义亦在兹。正如《吕氏春秋·尽数》所谓:“天生阴阳,寒 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 之利以便生。’’引阐开来,事物于人皆似塞翁失马,成败相倚,利害交关,纯利 或者独害是不存在的,关键是“辨万物之利以便生,为医者尚应能“用万物之 害以拯死。《周礼·天官》认定的医师职能,即“聚毒药以供医事,正是这种 “利害生死’’思想原则的写照。 既然对身体外部之害尚应转化为利,何况对于原本属于体内生理性津液的 痰,更应该存有正确的认识。从人体生理津液角度探讨因病所生之痰、因痰所生 之病,这时就会产生痰不过是被挟善良、胁从滋事而已。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或 协从不问的范围。稍事教育疏导,痰又会回归到“润养肢体’’的津液队伍里。 如何使痰回归为津液,这就涉及到对痰(证、病)的治疗思想了。 2治疗原则应以使痰回复津液为指归 清季民初开始有“津液不归正化为痰的说法,这种观念的底面是以一种平 和端正的病理生理观来对待痰了。调查文献,具体包括“津液不归正化,凝渍生 痰’’。“肺中津液,不归正化,凝结为痰’’。“精血膏脂,不归正化,悉变为痰’’。 “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凝结成痰’’。(《王九峰医案》)“饮食不归正化,遂变蒸 而为痰。(《江泽之医案》)“饮食所化精微,不归正化,而变为痰’’。(赵竹君《医 门补要》)不归正化的内容,有饮食、水谷精微、津液(肺中津液)、精血膏脂等,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对人身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