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 超敏反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单元 超敏反应.doc

第14单元 超敏反应 一、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分型 1.超敏反应 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发生的功能性紊乱或病理性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超敏反应的分型 超敏反应根据发生的机制分为Ⅰ 、 Ⅱ、 Ⅲ、Ⅳ型超敏反应。 二、工型超敏反应 1.反应的特点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其特点为:发生的速度快;通常引起功能紊乱,一般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2.变应原和细胞 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临床常见的变应原有花粉,真菌孢子、尘螨及其排泄物,牛奶、蟹,血清、青霉素等。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主要有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2000 3.发生机制 处于对某变应原致敏状态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激活致敏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释放出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4.临床常见的疾病 临床常见疾病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2007)、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等。 5.防治原则 远离变应原是预防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Ⅰ型超敏反应可以采用脱敏疗法、药物治疗等,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常用的急救药物。 三、Ⅱ型超敏反应 1.发生机制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主要由IgG(200 1)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参与下造成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性损伤。 2.临床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感染后贫血性贫血病、Grave病、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四、Ⅲ型超敏反应 1.发生机制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其特点是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IgM类)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组织局部,再通过激活补体,在中性粒细胞等其他细胞的参与下,引起局部组织损伤性疾病。 2. 临床常见的疾病(2004) 临床上常见疾病有血清病、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五、Ⅳ型超敏反应 1.发生机制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一般在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24~72h发生,是由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发生的,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引起Ⅳ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是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等。 2.临床常见的疾病 临床上常见疾病有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是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 历年考点串讲 2000~2009年超敏反应共考7题,为A1、A2型题。考试重点在不同超敏反应的免疫机制、典型病例。历年偶考,每年在1题左右。常考的细节有: 1.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其免疫机制。 2.常见的Ⅰ型、Ⅱ型、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4.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5.促进过敏性鼻炎发生的细胞因子是IL-4。 6. Ⅳ型超敏反应的特征。 7.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重点讲授 海量试题 智能评估 在线答疑 高通过率护航 学习时间自由 专家答疑解惑 /fudao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