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隆礼重法(节录).doc
隆禮重法(節錄) 荀子
至道大形,隆禮至法則國有常,尚賢使能則民知方,纂論公察則民不疑,賞克罰偷則民不怠,兼聽齊明則天下歸之。然後明分職,序事業,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則德厚者進而佞說者止,貪利者退而廉節者起。《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逮時者殺無赦。」人習其事而固,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職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亂,兼聽齊明而百事不留。如是,則臣下百吏至於庶人莫不修己而後敢安正,誠能而後敢受職,百姓易俗,小人變心,姦怪之屬莫不反愨。夫是之謂政教之極。故天子不視而見,不聽而聰,不慮而知,不動而功,塊然獨坐而天下從之如一體,如四胑之從心。夫是之謂大形。《詩》曰︰「温温恭人,維德之基。」此之謂也。
一、簡析
孔子、孟子提倡仁義,主張守禮;荀子也重視守禮,但他更強調法治。這是因為時代變了,國與國之間互相攻伐,君主凡事都講功利,重效率。
本文出自《荀子.君道》,顧名思義,荀子要說明的是為君之道,《君道》開首「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清楚指出古往今來,有君子而亂者,未嘗聞也。荀子認為君主是一國興亡的關鍵,因此君主當以身作則,由上而下,隆禮重法,否則,「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後欺」。本文提及的「隆禮至法」、「尚賢吏」、「纂論公察」、「賞克罰偷」、「兼聽齊明」皆是荀子要求為君者應該具備的責任和才能。
隆禮至法
荀子認為君主要高舉禮法管治國家,提拔賢能管治百姓,審問講求公信,賞罰必須嚴明,多聽各方的意見,力求明察事理。這些都是君主所應盡的本分,只要讓「民知方」、「民不疑」、「民不怠」,自然人人歸順。此外,荀子強調君主與百姓的關係是互相影響的,故君主施政必須考慮百姓的感受和反應。
各司其職
荀子認為要國家安穩,還得讓臣下百吏安心為國家服務,所以君主要把官職責任弄清楚,施政行事有法有序,並且選賢任能,廣開言路,這樣便能「塞私門」、「息私事」、「止佞說」、「退貪利」,達致政風廉潔,民風歸厚。
以身作則
荀子特別重視由上而下的影響,尤其居上位的執政者,縱使有優良的禮制法度,若為政者不嚴格遵守,不認真執行,或有失德、失信等行為,整個管治系統都會受到牽連。相反,若為政者能依法處事,注重個人德行,便可移風易俗,就算是姦佞之徒,也不敢輕舉妄動。
二、想一想
孟子主張民貴君輕,提出民本思想;荀子也很重視人民,但思路卻跟孟子不一樣。試指出荀子關顧百姓哪幾方面的問題,他有甚麼具體的主張?你會向當今的執政者介紹嗎?為甚麼?
荀子認為君主、臣下百吏、庶民百姓,三方面都盡好本分,國家就能富強。為了制約官員、百姓,他指出君主要從多方面努力,以免助長歪風,令壞人當道。你同意荀子的主張嗎?你還有甚麼補充?
三、活動
文中荀子一方面談及君主該怎樣盡好本分,怎樣制約臣民,同時亦通過對君主的進諫和規勸,表明了儒家思想對君主的要求和期望。教師可就此課題舉辦學生座談會,引導學生分析香港社會現況,談談官員和市民該如何盡好責任、各安其分,令社會安穩發展。
3
《郁文華章─中華文化學與教資源套》:「選篇分析」 編號︰27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