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的研究新进展.pdfVIP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的研究新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RJ.Journal Atomic 3:927934 Watling ofAnalyticalSpectrometry,1998.1 7袁继海,詹秀春,樊兴涛,胡明月.岩矿测试,2011,30(2):121-130 8PerkinsW NJ JA.Geostandards l:l75~190 T,PearceGWestgate Newsletter,1997,2 9Alard W J S SY l-894 O,GrifnnL,LorandP’JacksonE,O‘ReillyNature,2000,407:89 10BarnesS ML.ContribMineral J,CoxRA,Zientek Petrol,2006,152:187~200 1lBallhaus P.Journal C,Sylvester ofPetrology,2000,4l(4):545561 12GodelB。BarnesSJ.Chemical Geology,2008.248:272~294 13 P L M LaflammeJH A.10th SylvesterJ,CabfiJ,TubrettN,McMahonG GPeregoedova Platinum Intem 6~20 Symp.2005.1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研究新进展 王岚1’2杨理勘1陈雪1冯亮1 1.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北京,100083; Institute Police 1.GeologicalofGoldArmed Labs 2.GeologicCenter,ChinaUniversityof 100083,China; Geosciences,Beijing 固体微区分析技术由于能测定样品中元素三维变化的能力,在分析科学的发 展中一直是处于令人关注的前沿领域。自从Gray等结合等离子体质谱和激光剥 蚀进样方法,于1985年开创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A.ICP.MS)联用 的固体原位微区分析新技术以来【I】,LA.ICP.MS以其原位(insitu)、实时(real time)、快速的分析优势及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多元素同时测定 并可提供同位素比值信息检测能力在岩石矿物等样品的微区痕量元素分析中有 很大的优势i2钏。 LA.ICP.MS仪器的发展主要在于激光系统和等离子体质谱两部分。ICP.MS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研究者对该技术潜力的挖掘一直 没有停止【蜘。同时,联用技术也从常规的四极杆质谱到高分辨多接收杯式磁质谱 和飞行时间质谱。在激光方面,迄今为止,用于剥蚀的激光器种类有:C02、N2、 激光剥蚀系统都是基于脉冲宽度在3.25纳秒(纳秒:10。9秒)间产生的多种不同 193nm是最广泛运用的两种纳秒激光器。 143 近来,在纳秒激光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更短脉冲的激光器一飞秒(纳秒: 10J5秒)激光器,其与纳秒激光基本的不同就是在剥蚀过程中能量损耗的机理不 同。对于纳秒激光,非常典型的就是其在剥蚀样品时,样品要在热力学上经历瞬 时变化,从固体通过液体进入到等离子状态。此外,纳秒激光在剥蚀过程中,有 许多物理现象,这些现象在样品上会产生微小的裂纹并重新改变物质材料,同时 还会损坏样品剥蚀点周围物质的结构并抽离大于激光斑点的样品。而通过碰撞从 激发态电子气体到晶格转移激光能量和抽离样品材料这段时间需要近似10皮秒 (皮秒:10‘12秒),所以小于皮秒脉冲长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