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doc

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doc

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 第一次学术研讨座谈会纪要 首都第十七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于2010年11月20日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开幕。 在展览会期间,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将举办学术研讨座谈会七场,本刊将陆续刊登七场座谈纪要。 时间:2010年11月23日 地点: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会议室 主题:就公共建筑案例谈建筑设计理念 主持:吴德绳 李宁(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总部国际设计部经理)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关于建筑设计理念,作为年青设计师,我们是一边做设计一边在摸索。以具体的建筑设计作品为例,华通设计的中央音乐学院综合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它的主要问题,是要在城市核心区来解决非常复杂的矛盾。 矛盾在哪儿?一是商与艺,即商业与艺术的问题。我们面对的业主是中央音乐学院,作为是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有一个艺术性问题,而它的位置坐落在金融街商圈里,所以有商业性问题。二是新与旧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隔着一条街有一个新校区,而老校区并没废弃,新老校区的关系如何处理?三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项目紧邻清代的醇亲王府,曾出了两个皇帝,光绪和溥仪。另外,用地本身也有问题。这儿是一个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地方,通常容积率在4以上,我们这一块是4,同时,建筑还有高度限制,在功能上必须有一个音乐厅,而音乐厅是一个很矮的房子,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很多。如何把这些问题顺利地疏理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接手以后,有一些想法,认为要执其两端来做这个项目。一端是要在全球化背景和城市化背景下解决大都会问题,另一端是要关注人文精神。我们要在中间尽量找到一个平衡点。具体在该项目上,一方面,我们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上,在容积率为4的情况下,留出了一个广场,也就是为公众留出了一个活动的空间。因为广场紧邻王府,而王府是一西侧开门,这样我们希望借由醇亲王府形成一个文化圈。因为,新建筑不管它用多好的材料,多好的技术,欠缺的是人文的积淀,我们借由醇亲王府弥补了这一点。另外,通过这个项目,把我们上学期间或是平时能想到的人文情怀放到了里面,而不是在高密度区域来做一个高密度的建筑。这个建筑有两个板块,一个是音乐厅,二是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活动中心。我们在这两个板块之间找到了一个内接,相当于我们为学生留了一个内部的非常柔软、非常私密的空间,同时,又给公众留了一个活动的空间。 总之,就是要执其两端,找到平衡点,即都市化和人文精神的平衡。 金路(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院总建筑师) 关于建筑设计,我谈些个人的观点。 一是要关注地下空间。20世纪的建筑是向上发展,出现了超高层;21世纪的建筑是向下发展,即利用地下空间来解决城市面临的新问题,如交通停车、商业等。最近我们和北京交通大学一起做了一个课题——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如日本、英国、加拿大都有很多成功案例。我觉得现在咱们做设计或规划,缺了一个环节,就是局部的小区域的设计,过去我们只着眼于一点,而没有综合考虑,如地上地下的交通、相关的人文、城市的相关景观等综合因素,特别是轨道交通引入后对城市控规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呼吁在规划设计中要重视的。我们院也做了一些地下空间开发的项目,如中关村西区的开发,包括地下空间、地下管廊、地下商业,另外,也做了深圳、成都等地的案例,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的利用问题。 二是轨道交通的上盖空间如何开发利用?随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大量引入轨道交通,就出现了很多大型的轨道交通车辆段,它们占地都很大。这些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大块用地如何解决?所以上盖空间的开发问题也很重要,同时要考虑城市景观如何与上盖空间相结合。 三是交通枢纽的设计。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如长途、公交、地铁等,而它们又如何与商业开发相结合?这是一个小的城市综合体,在设计时要体现都市与人文的精神。 刘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院副总建筑师) 我们院有很大一部分在做轨道交通设计,但是公建这一块做的也很多,如体育馆等大型的公共设施建筑。我觉得,公共建筑不是仅仅依靠建筑师能完成的,今后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的不是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理念,我看到有些相关的文章,介绍一体化的综合设计过程,需要各个专业的集合,建筑师已经不是一个领导的位置。它是一个综合体,先要把绿色的理念贯穿到里面,再实施其设计,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新的思维方法,或是设计管理概念。因此,建筑师一方面要增加自己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要共享别人的知识能力,来做一个综合的设计,这就是未来公共建筑发展的趋势。 谷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我有两个项目参加此次展览,一个是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呈贡新区医院,一个是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医院改扩建项目

文档评论(0)

leiy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