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电台节目顾问团2007年度会议摘要.doc
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2007年度會議摘要
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於2007年度,先後舉辦過5次專題小組討論,討論議題包括公共廣播檢討報告書、新媒體發展、回歸十周年節目、以及學前教育電視節目的發展等,合共八十位顧問出席。
2007年11月24日舉行顧問團舉行了年度會議,這次的討論議題是「公營廣播的持續發展與挑戰」。特區政府即將推出關於公營廣播服務檢討的諮詢文件,香港電台作為香港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未來應有怎樣的角色定位?在節目方面,又如何回應技術發展及社群需要?會議分兩個部份探討有關議題。
署理廣播處長傅小慧首先從幾個事例,說明公營廣播不單只談節目製作,其精粹還在於一顆服務社群的心志。她列舉的例子包括電台部節目《精靈一點》廣播劇《大理石骨病》,其創作藍本緣收到一位父親的電郵,訴說其兩個月的女兒患罕見的『大理石骨病』,急需合適骨髓作移植手術。於中作出呼籲,喚起公眾關注其後前往驗血人士絡繹不絕,女嬰最後尋得合適骨髓移植。《大理石骨病》一方面揭示現今全球骨髓需求急切,同時反思大眾傳媒的責任及角色– 大屠殺七十年》,製作人員構思節目時認為,要回顧與反思歷史教訓,應由第原始資料入手,於是同事幾乎由零開始,逐步查證及搜集資料,找出大量一手文獻,包括日本士兵的書信、南京難民區的文件筆記,及當年紀錄屠殺的珍貴片段,再為這段歷史重新添上註腳。
談到關於公營廣播的持續發展,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總監「」,market-minus)」,現在的受眾追求不止一種資訊,港台可嘗試打破平面的想法,採用「多層次(multi-layer)」角度來設計及製作,提供既有娛樂、輕鬆、也有教育資訊內容的節目,或於節目後再作延伸發展。顧問何偉豐贊同呂大樂的看法,並認為港台只有2%營運資金放於新媒體實在太少,有需要加強新媒體的發展。
另一位顧問毛錫強則提出港台應加強創新與人才培育,並參照如「Discovery Channel」與「National Geographic」等,以一個頻道根據特定主題不斷重播節目。另外,香港有不少非粵語或英語的人口,他們對於社會有疏離,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港台應照顧他們的需要。余秀珠認為,港台的普通話台是香港唯一以普通話廣播的電台,港台應利用這個優勢繼續推動普通話。李力持以「祠堂」為比喻,指港台在香港本土文化發展上具廟堂地位,要加以保育和保留。張可堅指港台必須保存其本土及現有特色,不必太重視爭取新的「大市場」。
在公營廣播的角色方面,勞永樂認為,港台的「權威、公信、持平」是最重要的,因港台並有商業利益的掛慮;港台應著力維持公信的品牌形象,並且繼續擔當監察政府的角色。聶依文期望港台能盡量開放和建立平台,給予民間有更多發聲途徑,令社會不同群眾更有效溝通。
顧問團第二部份的討論是「回應公營廣播節目的挑戰」,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任講師沈旭輝認為港台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港台能否繞過公務員的框架,拆除某些機制,同時增加問責的安排?港台所捍衛的是那一種價值?經費、規條及層級因素是否影響到基層員工的創作,大小負面消息同時亦影響到品牌的信譽,港台應如何面對?展望未來,沈旭輝針對互聯網的互動功能提出,港台可以非官僚角度去回應受眾的要求,如外判網上討論及創作空間,讓受眾有份參與或設計新節目。
同樣關注互聯網發展的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莫乃光以『PSB 2.0』作主題,討論有關互聯網與廣播的關係。現時互聯網上已有不少的資訊提供,但當中混集了一些非專業與不真確的資訊,用戶仍需要有專業的電視廣播,港台應考慮增強網上和傳統廣播的互動性,進入2.0的層次。港台作為公營廣播機構,應製作更多有質素的網上內容平台,配合社會的核心價值,以回應商營機構的不足。
傳媒評論人陳慶嘉提出,港台的對象就是大眾,沒可能不走大眾路線;收聽或收視率是必須關注的問題。他認為,節目構思要有創意,一些最沉悶的東西經過創作人手中,也可以把它變得有趣,港台曾經有這些點石成金的製作,是否近年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令到創作趣味化降低?
顧問陳昭容港台前途問題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因素,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面對港台挑戰的出路,節目製作的專業質素是其重點之一;現時商業電視台的節目比較一元化,港台應製作多元化的節目,又建議港台成立一個獨立的電視頻道。另一顧問方旻瑛指在節目內容方面,港台需要緊守「服務大眾,照顧小眾」的理念,支持公民社會發展,又期望港台能夠於「夾縫中求進取,風雨中求前路」。
多年來一直擔任顧問團成員的鍾庭耀認為,目前最需要關心的問題是港台能否成為未來的公共廣播機構。他指出,回歸之後,港台漸漸開始被「陰乾」,資源配套方面不足,鬥志亦見減退,他期望港台能成為一個「大都會的文化會堂」。
署理副廣播處長戴健文先生總結以三個「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