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doc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非長者單身就公屋配額及計分制獲批法援提出司法覆核
新聞稿
引言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一直關注非長者單身人士的住屋問題。根據香港房屋委員
會(下稱房委會)最新數字,截止2015年3月底,公屋輪候冊上有約140,600宗配額及計分制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佔公屋總申請宗數超過一半(同期一般申請宗數約有137,900宗)。其中,不少申請公屋單身人士正租住不同類型的不適切居所單位,由劏房至籠屋,也不難發現其蹤影。為更深入了解有關情況,本會曾於2013年發表《非長者單身人士住屋需要研究報告2012》,發現有受訪者輪候公屋10年,仍然未達配房階段,且分數累積未必追得出配房所需分數之升幅。本會曾多次就有關問題向房委會及有關部門反映,但均不得要領。在2013年,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下稱長策會)推出諮詢文件,檢視配額及計分制政策。在2014年,房委會通過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只增加每年最多200個公屋配額,但將計分制進一步修訂至以年齡因素作為分配公屋準則的重要考量,而漠視一眾單身人士的住屋需要,動輒需要輪候數十年方獲配屋的機會,有關政策設立不必要的限制,明顯有違房委會?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屋?之宗旨。
本會於2015年2月協助一名正輪候公屋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法援(見附件一),就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提出司法覆核,並在4月獲得法律援助署批出法援,現正找尋律師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申請,要求房委會重新檢討有關公屋政策。
政策背景
自1985年起,市民可以單獨申請公屋,該政策實施初期非長者一人能獲配單位有限,後來數量逐漸增加,曾一度出現一年內超過3,000名非長者一人申請人獲配單位。後來,在2005年,房委會檢討非長者人士申請公屋的問題,認為非長者一人申請住屋需求日增,將會削弱房委會協助有更迫切需要的家庭之能力。故房委會在同年9月29日通過建議,引入配額及計分制,將配額上限設定在最多每年2,000個,同時設立按申請人年齡等因素而釐定的「計分制」,並將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剔除在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之外。雖然現時(截止2015年3月)平均輪候時間達3.3年,但並沒有包括14萬以上非長者一人申請在內。
政府在2012年宣佈重設長策會,在其諮詢文件中建議改善配額及計分制,包括增加每年公屋配額,以及向年逾45歲的申請者提供額外分數,並逐步擴展至35歲以上的非長者單身人士。而審計署在2013年發表《審計署署長第六十一號報告書》,也要求房委會需全面檢討配額及計分制機制。最終在2014年10月,房委會通過《長遠房屋策略-合理分配公共租住房屋資源》文件,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將每年配額上限增至2,200個、申請時年齡每增一歲增加至9分、向年屆45歲申請人一次性加60分等,並在2015年2月生效。房委會表示,有關修訂是回應長策會及審計署署長意見。
3. 配額及計分制重點內容(具體操作可參考附件二)
原來配額制數量: 新配額制數量: 每年配額佔編配予公屋輪候冊申請人單位總數的8%,單位上限最多2,000個。 每年配額佔編配予公屋輪候冊申請人單位總數的10%,單位上限最多2,200個。 原來計分制主要考慮三項因素: 新修訂計分制主要考慮四項因素: 申請時的年齡分數 (申請時年齡每添一歲增加3分) 申請時的年齡分數 (申請時年齡每添一歲增加9分) 輪候時間分數 (每月增加1分) 輪候時間分數 (每月增加1分) 公屋居民扣減分數 (如申請時是公屋居民,會扣減30分) 公屋居民扣減分數 (如申請時是公屋居民,會扣減30分) 年屆45歲的額外分數 (年滿45歲一次性加60分)
4. 政策問題
房委會先後引入及修訂配額及計分制,不但影響非長者單身人士上樓機會,更令不少單身人士只好繼續蝸居在不適切居所單位。
4.1 未有30歲以下單身人士成功上樓
自2005年實施配額及計分制以來,從來沒有30歲以下單身人士能夠循配額及計分制獲公屋編配(見下表)。絕大部份配額(超過97%)均分配予40至49歲和50歲或以上的單身人士。在新修訂計分制下,不但40至49歲的組群也不可能獲上樓機會,連部份50歲以上人士也可能因而延長其輪候時間(見附件二)。
非長者單身編配額
30歲以下 30至39歲 40至49歲 50歲或以上 總數 編配額 2006/07 0 1 170 1,150 1,320 1,600 2007/08 0 10 390 1,190 1,590 1,600 2008/09 0 20 580 1,390 1,990 2,000 2009/10 0 10 430 1,500 1,950 1,960 2010/11 0 40 680 1,030 1,750 1,760 2011/12 0 40 550 1,260 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