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围介入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介入对VEGF、bFGF表达水平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docVIP

原发性肝癌围介入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介入对VEGF、bFGF表达水平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发性肝癌围介入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介入对VEGF、bFGF表达水平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研究目的 (1)整理近十年来有关肝癌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研究以及血管介入、中医药联合介入治疗进展等文献资料;(2)初步探讨原发性肝癌围血管介入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演变规律、以及病证相互关系,分析归纳该阶段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初步探讨该阶段中医药治疗思路;(3)观察介入前后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bFGF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术后肿瘤血管生成水平,为介入术后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寻找相关依据;初步探讨血液中VEGF和bFGF水平与肝癌临床分期、以及相关生物学特征(如并发癌栓)等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血液中VEGF和bFGF水平与肝癌围介入期常见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蓟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初步思路。 研究方法 (1)以经血管介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近5年住院病历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为主,结合前瞻性住院病例抽样调查为辅的方法,开展围血管介入期中医证候抽样调查研究,采用数据信息挖掘技术对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处理;(2)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经血管介入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血管生成调节因子(VEGF和bFGF)浓度变化。 研究结果 一.原发性肝癌围血管介入期中医证候抽样调查研究 1.介入前后肝癌主症(征)变化:由介入前的4个转变为介入后的7个;介入前主症(征)包括肝区疼痛、神疲乏力、腹胀痛和纳呆食少等,出现频次和频率依次为109(65.27%)、87(52.10%)、77(46.11%)和67(40.12%);介入后主症(征)包括发热、纳呆食少、腹胀痛、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和黄疸征等,出现频次和频率依次为71(45.51%)、66(42.31%)、50(32.05%)、47(30.13%)、44(28.21%)、43(27.56%)和40(25.64%)。 2.对323份肝癌围血管介入期四诊资料进行数据信息挖掘分析,得出常见5类中医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证(142例,占44.0%)、脾虚湿困证(48例,占14.9%)、湿热蕴结证(48例,占14.9%)、肝郁脾虚证(43例,占13.2%)和肝肾阴虚证(42例,占13.0%)等。 3.167例介入前肝癌患者证候分布情况:气滞血瘀证75例(44.9%),最多见;其次为肝郁脾虚证35例(21.0%);再次为脾虚湿困(夹瘀)证22例(13.1%)、肝肾阴虚证19例(11.4%)、湿热蕴结证16例(9.6%);156例介入后患者证候分布情况:气滞血瘀证67例(42.9%),最多见;其次为湿热蕴结证32例(20.6%)、脾虚湿困(夹瘀)证26例(16.7%)、肝肾阴虚证23例(14.7%);再次为肝郁脾虚证8例(5.1%)。 4.经血管介入前后5类常见证候整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湿热蕴结证介入后较介入前显著增多(P=0.006),肝郁脾虚证介入后较介入前显著减少(P=0.000),而其它证候介入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栓塞治疗前后5类常见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药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前后5类常见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5.病证相关分析结果: 1)常见中医证候在肝癌巨块型、其它块状型和结节型等临床分型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主要临床分型与常见中医基本证候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2)肝肾阴虚证在Ⅱa~Ⅲa期分布有差异(P=0.011),其中Ⅱb期分布较多;余证候在分期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湿困夹瘀证同临床分期早晚呈正相关(P=0.007)。 3)常见证候在各瘤体分级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肝癌瘤体分级大小与常见基本证候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4)肝肾阴虚证在出现门脉主干癌栓或下腔静脉癌栓时明显减少(P=0.037),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湿困夹瘀证同癌栓范围大小呈正相关(P=0.049)。 5)明确有肝内转移34例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夹瘀证出现较多,其次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出现较少;脾虚湿困夹瘀证与肝内转移呈正相关(P=0.023),肝肾阴虚证与其呈负相关(P=0.010);肺转移与常见基本证候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6)栓塞术后综合征患者中除肝郁脾虚证少见外,其它证候均常见,其中气滞血瘀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蕴结证,再次为脾虚湿困夹瘀证和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在栓塞术后出现发热时明显减少(P=0.001),而肝肾阴虚证明显增多(P=0.000);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

文档评论(0)

hy840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