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到的生物科学发展史.doc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到的生物科学发展史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 崔明忠 415000
必修1
时间 人物 事件 1665年 英:虎克 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17世纪 荷兰:列文虎克 观察到各种动物细胞 17世纪 马尔比基 观察到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1838、1839 德:施旺、施莱登 创立细胞学说 1953 英:桑格 牛胰岛素的氨基酸测序 1965 我国科学家 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生物合成 18世纪 美:克劳德 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1949 比:德迪夫 发现溶酶体 1960 罗马利亚:帕拉德 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 19世纪末 欧文顿 提出:膜由脂质组成 1972 桑格、尼克森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镀嵌模型 1773 意:斯帕兰扎尼 研究酶作用的“金属笼子实验” 1857年 法:巴斯德 提出:发酵的原因是酵母菌 19世纪 德:李比希 提出:发酵的原因是酵母菌中的某些物质 20世纪 德:毕希纳 提出:发酵的原因是酵母菌中的酿酶 1926 美:萨母纳 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 美:切赫、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具有催化功能 1865 德:萨克斯 发现叶绿体,且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 1880 美:恩格尔曼 发现叶绿体光照时放出氧气 1771 英:普利斯特利 发现植物能更新空气 1779 荷:英格豪斯 发现植物更新空气的条件为:光照;部位为:绿叶 1845 德:梅耶 指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成了化学传贮存起来 1939 美:鲁宾、卡门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 美:卡尔文 用小球藻作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有机物中碳来自CO2
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必修2
时间 人物 事件 19世纪中期 奥地利:孟德尔 “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学之父” 1909 丹:约翰逊 “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概念的提出 19世纪中期 魏斯曼 预言:诚数分裂过程的存在 1890-1891 众多科学家 确认精子、卵细胞形成要经过诚数分裂且描述出了全过程 1903 萨顿 1、发现了等位基因;2、用类比推理法指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1909 美:摩尔根 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总结出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18世纪 英:道尔顿 发现红绿色盲且提出红绿色盲问题 1928 英:格里菲斯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938 美:艾弗里 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提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952 赫尔希、蔡斯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0世纪中期 美:沃森、英:克里克 1、发现DNA的双螺旋空间结构;2、提出DNA的半保留复制理论,3、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理论; 4、克里克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1958年 科学家 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的半保留
复制方式 伽里夫 提出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设想 尼俗伯格、马太 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 法:拉马克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自然选择学说 必修3
时间 人物 事 件 1857 法:贝尔纳 提出“内环境”、“外环境”概念 1926 美:坎农 提出“稳态”概念 1902 斯他林、贝利斯 发现了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19世纪末 达尔文 注意并探讨了植物的向光性 20世纪 美:林德曼 对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 1928 荷:温特 命名生长素 1931 科学家 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IAA) 1946 科学家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