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调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2、掌握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概念及其类型 3、掌握脊休克 4、掌握小脑的主要功能 5、掌握牵张反射的概念、分类及反射机制 6、掌握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了解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8、了解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反射过程 1)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感受装置—肌梭 1.下列哪一项与小脑无关 A.维持身体平衡 B.调节肌紧张 C.协调随意运动 D.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编程有关 E.静止性震颤 2.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是肌梭 B.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永远消失 E.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3.躯体感觉的皮质代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后回 B.中央前回 C.颞叶皮层 D.岛叶皮层 E.梨状区皮层 4.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A.梭外肌收缩 B.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C.γ-传出纤维冲动减少 D.梭外肌受到牵拉 E.梭外肌松弛 5.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错误的论述是 A.其感受装置位于梭内肌中间部 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Ⅰa和Ⅱ类纤维 C.肌梭是感觉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 D.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E. 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所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 6. 支配梭外肌的传出神经纤维为 A.Ⅰ类纤维 B.δ纤维 C.α纤维 D.γ纤维 E.Ⅰ和Ⅱ类纤维 7.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 B.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 C.牵张反射加强 D.梭外肌舒张 E.梭内肌舒张 8.听觉的皮质代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后回 B.中央前回 C.颞叶皮层 D.岛叶皮层 E.梨状区皮层 9.运动单位是指 A.一个运动神经元 B.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的运动神经元群 C.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 D.一束肌纤维 E.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10.人的小脑受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 A.增强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强,后降低 E.先降低,后增强 3.新小脑=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 ●功能:与感觉皮层、运动皮层、联络区之间的联合活动有关以及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有关。 如:在学习某一精巧动作(体操动作)、熟悉过程: 学习初期:动作不协调 学习中期:动作逐渐协调 由于大脑皮层和小脑不断进行联合活动,同时脊髓小脑不断接受感觉传入信息,逐步纠正运动时的偏差 学习后期:动作逐渐熟练 皮层小脑储存了一整套程序,当大脑皮层发出精巧运动指令时,首先通过大脑-小脑回路从皮层小脑提取程序,将它输送到运动皮层,在通过皮层脊髓束发动运动 ●临床表现: 精巧运动受损 四、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 1.基底神经节的组成 纹 状 体 尾 核 壳 核 苍 白 球 丘脑底核 黑 质 红核 丘 脑 运动皮层 脊髓 基底神经节 新皮层 ↓ 基底 神经节 ↓ 丘脑 ↓ 运动皮层 纹状体 黑质 纹状体 GABA DA 两个环路 2.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可能与: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调节肌紧张、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等有关。 功能了解少,不清 损坏动物基底神经节,不出现症状,通过神经元放电以及人类基底神经节损坏后出现的症状及药物治疗的效应认为 此外,基底神经节的某些核团可能参与:自主神经的调节、感觉传入、心理行为、和学习记忆等活动 3.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病变: 当纹状体内的 胆碱能N元兴奋 ↓ 释放ACh ↓ 肌张力↑ 当黑质内的 多巴胺能N元兴奋 ↓ 释放多巴胺 ↓ 抑制纹状体内的 胆碱能N元兴奋性 因基底神经节内存在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正常时该环路对肌紧张的控制和随意运动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黑质内的多巴胺能N元功能降低或纹状体内的胆碱能N元功能加强→运动调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 临床表现: (1)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过少综合症 ☆ 临床典型代表:如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 主要表现: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僵硬、随意运动过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 静止性震颤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震颤多见于上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