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孤独之旅 课件.ppt
王友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壮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损递员。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6圈半。 我走的路都是高山和峡谷,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大多数时候只能露天宿营,在山岩底下、草地上、大树下搭个简易的帐篷就睡。一路上,先要爬山,翻过海拔四千多米的察尔瓦雪山,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冷得伤心;下山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气温四十度,可能和非洲差不多,又热得伤心。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口冰块。最苦的是雨季,几乎没有穿过一件干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本来就难走的烂石路变成泥浆路,深一脚,浅一脚,连骡马都打滑,我常常是连滚带爬,摔得浑身是泥,夜里也只能裹一块塑料布睡在水里。 路上的苦和累,我都觉得没什么,最难受的是孤独。一路上,有时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感觉自己好象要疯了似的。心理憋得实在难受的时候,就和骡马说话,就大声的吼上两嗓子,唱我们的苗族山歌。到了晚上,山里更是静得可怕,我燃起篝火,数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家中的妻子儿女,常常是边喝酒边流泪,冷清的山岭上只有我的山歌在夜空中回荡,回应我的是穿过树林的风声、骡马脖子上叮当作响的铜玲声和野兽的叫声。 了解背景 本文节选自北大教授、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故事情节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孤独”让他获得了成长。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含义是: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③、对未来的恐惧。慢慢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环境描写探究 这样,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孤独,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人生和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孤独,让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成熟,少了很多盲目与追随;孤独,让我们的心灵远离了尘世的浮躁和喧嚣,多了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和超然;孤独,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份历练,变得更加坚强和无畏。 孤独,是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弃后所直面的第一道难题,后来,也正是孤独,使他重新诞生了。 而我们的人生之路,同样漫长而艰辛,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抛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你做好了在绝境中重新诞生的准备了吗? 这些思考留给大家。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小说:《青铜葵花》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 * 孤独之旅 曹文轩 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感动中国人物——王友顺 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有长篇小说《红瓦》、《草房子》等。 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一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散文:《前方》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荡,并在那里安顿下来,经受孤独的考验。 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上暴风雨,寻找走散的鸭子。 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