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技术的发展与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隔震技术的发展与研究.pdf

第32卷  第3期 吉  林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Vol.32  No.3 2015年6 月 Journal of JilinJianzhu University Jun.2015 隔震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尹新生  王  璇 (吉林建筑大学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长春  130118) 摘要:因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故人们开始研究抗震—隔震技术. 隔震技术更适应未来发展,减轻震害.本文主 要阐述目前工程中常用的部分隔震装置并提出了新型的隔震方案,钢棒—铅棒隔震支座,并说明其优点和原理. 关键词:隔震;阻尼器;橡胶支座;摩擦摆;钢棒;铅棒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919(2015)03-0012-03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eismic Isolation Technique YIN Xin-sheng,WANG Xuan (GreenBuild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for ClodArea,Jilin Jianzhu University,Changchun,China  130118) Abstract:Theearthquakebroughtthehuman disastersmakepeoplebeginto study the seismicisolationtechnology, isolation technology, more adap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lleviate the damag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ow commonly used isolation device engineering. And put forward a new isolation scheme, steel bar - lead rod bear- ings, its advantages and principles and explain. Keywords:isolation;damper;rubber bearing;friction pendulum;steel bar;lead bar 0  引言 1881年,由日本学者河合浩藏首先提出基础隔震的概念.隔震技术被美国地震专家称之为“40 年来世 [1] 界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采用的方法是在结构与基础之间或结构中某个位置安装隔震装置,隔离 或消耗地震能量,使上部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减轻,保障建筑物在地震时的安全性,从而确保人类的人身安 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1  液体粘滞阻尼器和橡胶支座 阻尼器的安装可以增加结构的抗震、抗风能力,在罕遇地震和大风情况下,保证结构“不倒”.阻尼器的 设计使用既可以为工程节省预算,又能保证工程质量. (1) 液体粘滞阻尼器.  该阻尼器内置液体,本 阻尼 室 弹簧 单 元 身没有可计算的刚度,从而不影响整个结构的周期和 原有的设计;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呈椭圆型,保证了安 置在结构上的阻尼器在最大位移状态下受力为零,这 一性能对减小结构反应十分有利;可在地震和大风荷 载下重复使用,容易进行修复;有很好的抗火性能,几 十年没有老化、变质问题. 图1 粘弹性阻尼器 收稿日期:2014 -11-28. 作者简介:尹新生(1956~),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硕士. 第3期 尹新生,王  璇:隔震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13 (2) 粘弹性阻尼器.  该阻尼器的液压缸分为阻尼和液体弹簧两部分(如图1).阻尼器部分是完全相 同于传统的液体粘滞阻尼器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