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9卷 第1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V01.39NO.1
2015年2月 ofWuhan of Feb.2015
Journal University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Science&Engineering)
马鞍山长江大桥中塔钢一混凝土叠合段施工关键技术*
吕奖国¨ 殷永高D 向文凤¨ 吴义龙2’ 丁 蔚¨
(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230088)(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2’南京210031)
摘要:马鞍山长江大桥中塔设计为钢一混凝土叠合塔,叠合段处于钢一混凝土结构过渡部分,钢塔荷
载通过混凝土顶面直接传递,混凝土顶面与钢塔柱底座板接触的密贴性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
通过试验确定叠合段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开展1/4模型试验验证施工工艺的可靠性.在离钢
cm高性能砂浆,成功解决了叠
塔柱2m处设置后浇混凝土叠合段,采用195cm自密实混凝土+5
合段混凝土浇筑难题.最后进行钢混接头无粘结预应力的张拉,确保了钢塔柱与混凝土塔柱之间
无缝连接.
关键词:钢一混凝土叠合;模型试验;自密实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
中图法分类号:U455
0 引 言
马鞍山长江大桥左汊主桥为2m×1080m 越
三塔两跨悬索桥,中塔采用钢一混凝土叠合塔,塔
高175.8m(承台顶面以上),见图1.采用钢一混凝 T2节段
了才■、
土叠合塔,使中塔合成刚度适中,有效降低了主缆 一/tf7匕二:Ej\\脚
l/ ×
在中塔两侧产生的不平衡缆力,提高了主缆与鞍 Tl序段善瑚\
座间的抗滑移安全系数.同时,采用钢一混凝土叠 /|—“。甲邯无牲结
合塔,水中及水位变化区为混凝土结构,避免钢塔 培崖茏豳\、学
\/7下培柱1、}\擘砼
部分被江水浸渍,保证了结构耐久性[1].钢一混凝
“、二/,,
土叠合段如图2所示.
大桥钢混接头[2。3]采用新型的钢混叠合结构,
在混凝土下塔柱顶面布置钢塔柱的T1节段,通 互]
过110束无粘结预应力将两者锁紧. 图1 中塔不意图(单位:cm)
m
T1节段高5.8m,底板平面尺寸为15.9 在塔柱施工过程中需保证钢塔柱T1节段底
in×9.2m,
×7.8ITI,下塔柱顶平面尺寸为17.0 板与下塔柱顶面密贴,因此在下塔柱施工过程中
叠合段混凝土浇筑时,大部分面积均位于T1节 预留2m混凝土后浇段(也称叠合段).叠合段内
段底座板下.为方便混凝土布料,保证其与底板面 有110束钢绞线钢管穿过,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