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黄牛品种AQP9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pdfVIP

3个黄牛品种AQP9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20lO,VOLUME12,NO.1ANIMALBlOTECHNOLOGYBULLETIN 127 3个黄牛品种彳妒9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张婧敏博,房兴堂博,张春雷1,蓝贤勇2,雷初朝2,陈宏1+ (1.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1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 科技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引言 近年来肉牛产业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和农业的重要产业,我国肉用牛的发展还有着巨大 的潜力。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快黄牛生长速度和提高肉品 质势在必行。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细胞膜上转运水的特异 性孔道。其中AQP9除对水分子通透外,对甘油和尿素等中性小分子也具有通透性,被称为 水.甘油通道,在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脂肪细胞中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输送到血 液,由AQP9完成从血液到肝脏的甘油摄取过程,最终肝脏再以甘油为原料糖异生补充血糖。 AOP9在维持体内能量代谢与平衡、脂肪合成以及个体的生长发育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 作用。本研究利用DNA池、基因测序和PCR-SSCP等技术分析了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的 AQP9基因遗传变异及其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基因是否对牛的生长发育等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以便于为今后黄牛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采集374份郏县红牛、116份秦川牛和65份鲁西牛血样,共计555份。利用酚一氯仿法 从牛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浓度、纯度后,稀释样品至50 n∥皿。从 同一品种30个样品中各取5此混合构建成DNA池,根据NCBI序列号(NC007308)设 后,采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多态性与生产数据的关联,用SPSS软件(17.O)分析。 结果 以DNA池为模板扩增AQP9基因的6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经测序分析发现在该 分型后表现为AA、AB和BB三种类型。对P6位点不同基因型的PCR产物纯化、测序, AA型与BB型相比在47575 bp和47615bp两处都发生了C-÷T的错义突变。统计学分析表 明,舳等位基因频率在郏县红牛、秦川牛和鲁西牛群体分别为0.5000/o.5000, informationcontent)0.50)。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外显子6 (polymorphism 的突变与黄牛的体重、体高、胸围和尻长都显著相关(P0.05),且AA和AB基因型的生 长性状优于BB基因型,BB基因型为劣势基因型。 讨论与结论 AQe9基因作为机体内介导甘油运输的重要基因,未在中国地方黄牛上做过相关分析, 本研究分析了3个黄牛品种AQe9基因的多态性,在其编码区发现了两个突变位点,且都属 状有显著影响,因而AQP9基因外显子6突变位点可以作为黄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标记辅 助选择,为培育新的优良黄牛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国家转基因专项子课题(2009ZX08009.157B,2008ZX08007.002),: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 技专项(编号:2008ZDKG.11)和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072300430160) ·通讯作者。。同等贡献。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