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与绘画 书法篇 隶书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蚕头燕尾”,即写横划和横波划时,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燕尾 。 此图为《八月帖》,章草。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地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汉字的快写、连写。 此图为钟繇的小楷。楷书,作为一种书体,最初出现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与行书、草书相提并论的书体,而是指一种字体的法式,“楷”的本意是庄重、严谨、一丝不苟。楷书根据大小分为大楷、中楷、小楷和蝇头小楷。 隋代楷书,隋朝虽只有短短的37年,但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个关键时期。此时期书法,上承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离规矩。 颜真卿的书法,钟鼎坐堂,正大光明,丰厚、雄浑,气势非常强大,对书法中“心正则笔正”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他创立了一种逆笔启动、中锋行笔的笔法风格,是练习楷书的很好的范本。 见到这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我联想到一种东西。不知大家看到这幅字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我们先不去管字的内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就你现在所见到的这种直观感受,你们能联想到什么? 我想到是的“脉冲”,大家见没见过心电图?上下起伏的线条,随着心跳的变化而变化,从这幅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脉冲。前半部分缓,后半部分疾,前半部分密,后半部分疏,这是作者在写的时候一种心情的变化。 今草,王献之书。楷书的快写。 今草,楷书的快写。 唐代楷书。唐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此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称为“初唐四大家”。 唐,颜真卿所书《祭侄文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在这场战争中颜氏家族战死三十余人,战后在寻找亲人尸骨时只找到了从兄颜杲卿的头部和其第三子颜季明的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此碑是褚五十八岁时书,最能代表其独特风格。意间行草,疏瘦劲炼,雍容婉畅,仪态万方,足具丰神。 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四月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 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了。 中晚唐书家柳公权,又筑一重镇,作品有《玄秘塔》、《神策军》、《蒙诏帖》、《送梨帖跋》等,骨峻气遒。晚唐以降至五代,兵燹频仍,文事废弛,迨杨凝式出,书坛方为之一振,其作品若《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超脱清逸,别有异趣。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或以为筋骨特露,虽遒媚劲健,然晋法至此大变矣。 《仇锷墓碑铭》于延祐六年(公元1320年)书,是其晚年力作。运笔方整有力, 遒丽老健,一笔不苟,骨气深稳,与常见赵书妩媚甜润不同。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好。此书是他楷书代表作之一,他的楷书用笔流畅随意,但又出规入矩,法度森严,其结体疏朗俊秀,飘逸洒脱,几乎无瑕疵可言。 草书 章草,就隶书形体而加以变化 的,源于汉代 今草,章草的继续,楷书的快写,起于东汉 狂草,在今草的基础上恣意连写,兴于唐代 宋克(1327~1387), 字仲温,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擅长楷、行、草和章草诸体,出自魏、晋,深得锺繇、王羲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除楷、行书外,尤以章草著名,体势开张趋长,笔画也非常瘦劲挺拔,一洗古章草的旧貌,形成矫健秀丽的风格,其代表作品有《急就章》。 篆隶之外,作为隶书之捷、今草之源的章草书,成熟于东汉,代表作有史游《急就章》和张芝《八月帖》、《秋凉平善帖》等。而且,后世的所有书体,如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乎全部孕育于这一时期, 智永 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笔不茍, 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 《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