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棵树》这首诗以“半棵树”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提示 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或者说典型的形象)。以“半棵树”为题目,给读者的视觉造成一种残缺,一种与其通常生活经验中的作为完整形象的“一棵树”相背离的陌生感,一种视觉的冲击力。是什么力量使它变成“半棵树”?标题中预设了一个悬念。 如何理解《半棵树》中“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的意味? 提示 首先,它是“人们说”,是一种主观的臆测,它大概是源于遭受着侮辱与损害的“人们”的一种经验和恐惧,而非必然的现实,但这种由自身经验得出的可能,却恰恰反映了人们所受灾难的深重与残酷,同时也给正在灾难中坚守的人一种沉重的压力。其次,它也说明了恐怖势力的强大与可憎,他们竟然不能容忍伟岸与坚强,肆无忌惮地与高尚作对。这一句似乎与前面几节淋漓纸面的凌厉张扬的刚健之气不甚协调,或者说是有点消退了那种强悍的战斗的雄心;其实,这种不甚协调就真实地反映出处在一个高压恐怖的时代之中的抗争者对自己的逼仄艰难的处境、对自己的抗争的脆弱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如何理解《边界望乡》中的“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提示 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边界望乡》这首诗采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 提示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繁复多变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愁情怀,在古今难以计数的思乡篇中脱颖而出,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是反衬。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伸手可及”故国乡土,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由看到故国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二是联想。在诗的第三节,作者由杜鹃联想到杜鹃鸟再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三次联想飞跃,使意象叠合,蕴味无穷。三是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思。 见Word版活页训练 一、文本审美 1.《金黄的稻束》 (1)有“声”有“色”的语言 这首诗由于对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从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对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2)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塑造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从强烈的主观投入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树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创造。 2.《地之子》 (1)直抒为主的情思言说方式 诗人表达情思时综合了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以直抒为主兼及其他,抒发由客观物象孵化的心灵意绪,创造了融合事物与心灵的情思言说方式,如诗中以“襁褓”与“保姆”作比,渗透出对大地的浓情厚意;最后还用“天国”与“大地”作对比,强化了感情的明朗浓烈。这种言说方式避免了直抒的浅露与纯用意象抒情的迷离,隐显适度,质感而明朗。 (2)质朴的语言风格 口语式的叙述直接、随意、自然,自由舒展的语言与自然质朴的生命妙合天成。它诚然是“大地之子”的心声,散发的是泥土的气息。当我们一读它,就会被一种隐藏其间的深沉的感情力量打动,它有如表面平稳、不溅水花的汹涌潜流,有如起伏平缓的大山,也似在地底下运行的地热……这感情是如此的坚实、饱满而又沉潜、平静,不知不觉地撼动你,撩拨你。 3.《半棵树》 (1)形象的比喻,使诗歌的意象极具立体感。“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数学 第三章-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ppt
- 高中语文 董云体会语句的丰富含意教学研讨会材料课件-人教版.ppt
- 高中语文 甘罗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 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的分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 高中语文 古诗类运用课件-新人教版.ppt
- 高中语文 故都的2015年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高中语文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病句类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 高中语文 和晋人陆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苏教版必修2.ppt
- 高中语文 鸿门宴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