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经济领域 一、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二、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玉米。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 二、概况: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功,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三、后果: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 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下列战役中印证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是 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 D.柏林攻坚战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党内斗争日益尖锐 B.苏联经济大滑坡 C.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方面 B.政治方面 C.重工业 D.轻工业 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他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0世纪后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 A.个人崇拜严重 B.经济发展停滞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A.新联盟条约草案的制定 B.“八一九事件”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D.苏联解体 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 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 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列机构存在的是 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C.独立国家联合体 D.人民委员会 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工业比例失调 D.农业生产率低下 苏联解体表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 * * * * * * * * * * * * * * * 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西方国家凭借着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 他们的基本策略有以下手段:1、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利用新闻媒介造谣,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2、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的条件;3、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4、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绪。 解读“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着以两极格局和集团对抗为基本特征的旧的国际格局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与打击,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历史启迪 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应不断进行改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改革应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3、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改革必须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思考: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中、苏改革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1850-3总体要求.pdf
- 首钢总公司产品手册 第二卷冷轧商品卷(板).pdf
- DMP361微机备自投装置.pdf
- EN55014测试项目.pdf
- EMC_标准介绍.pdf
- EP_AP_BA_管道简介.ppt
- JX-300XP系统产品说明书——系统概要.pdf
- PZ96B系列产品使用说明书V1.4.pdf
- 从“朝天”到“燕行” 17世纪中叶後东亚文化共同体的解体.pdf
- 家用电器电子控制板通用要求.pdf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