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和传承.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与传承 吴勤学王晓芳 摘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传统文化 节日却处境尴尬。本文就如何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提出几点措施:发展首都经济、立法保护传统 文化节Et、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节日的熏陶、弘扬北京特色传统节日,创造品牌优势、促进传统 文化节日产业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节日措施 一、北京传统文化节日 传统文化遗产一般被划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根据联合囡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无形 文化遗产或统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来自某一文化摄取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 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 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无形文化遗产涉及五 个方面:(1)口头传统;(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 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上述的“仪式礼仪、节日庆典”即我 们常说的“礼,它在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礼本起于民间习 俗和原始宗教活动,其涵盖面很广,包括社会规范、文化制度、行为方式。冠、昏(婚)、 丧、祭、射、御、乡(乡饮酒)等。原本是民间交往活动,亦含有对自然神灵与祖先神 灵的崇拜仪式,并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最终成为民俗传统节日而流传至今。这些传统节 日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美学的价值,促使人向善、敦厚庄敬、相互和睦、 克服人性负面的东西,对于稳定社会、调治人心、提高生活品质都有积极意义。 北京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有:l、咬春:立春,俗称打春,是北京人很讲究的一项 重要风俗。买萝卜吃,谓之“咬春”,各家讲究吃春饼,烙春饼,要薄而且能揭开,又 称“薄饼”。2、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农历-,q的风俗主要和太阳和龙有关,因为 去冬的严寒已经过去,太阳升高了,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又因为春天来了,农业开始忙 起来,种庄稼需要阳光和水,所以,祭祀太阳和龙。北京南城,左安门内有个太阳宫是 清顺治初年所建。宫内塑有太阳神像,每年二月初二开庙。开庙时居民都往祭太阳。3、 清明节:大多在农历三月份,人们祭祀先祖亡人,有的人去自家茔地扫墓,有的则在家 作者简介吴勤学: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晓芳:女,北京联合 人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专职科研人员,助理研究员。 36I 中烧“包袱遥祭而已。4、蟠桃宫:农历三月的风俗,逛蟠桃宫,崇文门外迤东河沿 南岸。5、妙峰山庙会:门头沟区,山有五峰,中峰日“金顶”,建有“天仙圣母碧霞 元君庙”。6、丫髻山庙会:四月初一至二十,庙会为期20天。7、暑伏:农历6月, 六月六“抖晾衣服书籍的风俗。8、七夕:农历七月七,据神话传说,牛郎和织女因 犯天条,被隔于天河的两边,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夜才能通过鹊桥相会。9、重阳:农 历9月初9,有这一天有郊游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花糕等习俗。10、冬至:农历11 月又叫冬月,每逢冬至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百官向皇帝朝贺。这些传统节日,在增强民 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政治变革和经济现代化发展, 北京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却在某些方面受到一定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 形,使人们对北京民俗佳节失去了“文化记忆。 二、北京传统文化节日被淡化的原因 首先是北京传统文化节日的形式不容易保存。北京是个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文化传 统的文明古都。其中,文化遗迹、古董、建筑等具备实体,容易保存。文字等也能通过 记录等方式习得,从而加以保存保护。但传统文化节同及其习俗的保护却很难,它是人 们1:3头相传的一些实践活动,当人们没有时间、精力去对其加以维护,或人们觉得没有 保留的氛围、从而丧失了对其进行延续的必要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几千年的传统文 化节日摧毁。近百年的社会政治文化变革,数十年的“移风易俗运动,使大部分人习 惯了把传统文化礼仪同“封建”和“落后”相联系,一概舍弃或淡化处理。传统文化节 日也包括在内、在劫难逃。只是在北京郊区的农村还保留着过这些节日的习俗,但其内 容和形式都已经逐步缩小。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有消失的趋势。人们对这些节日的概 念就逐渐淡化,节日的气氛自然就没有。人们对传统文化节日越来越缺乏认同。而且, 长期以来社会上认为只有传统的戏曲、1:3头文学等才是无形文化遗产,并由此在文物、 博物馆工作中对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