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风文化的兴盛与发展
——防风文化综述
欧阳习庸
一、古籍记载与民俗、民间传说
自《国语》收录了孔子论“防风大骨及“防风守封埚之山那段话以后,二千
多年来,古籍文献有不少有关防风的记载,但除汉代司马迁转载入《史记》,南朝梁
任叻的《述异记》对防风的形象“龙首牛耳,连眉一目”及“越俗,祭防风神,奏防
风古乐,截竹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有所展示外,多为怪异之说,很少对
孔圣人之说正面展开议论。即使有科学思想著称的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十
三)中,对“防风之身横九亩,长三丈”,“如此防风之身,乃一饼锬耳。”也只认为
是“文章之病”而已。
只有北宋的章杰,敢于对“后至”之说提出质疑:“薄乎后期罪,何至绝头颅?
(光绪《武康县志·防风庙》)和明武康进士沈彬能“是非孔子所考专车骨者”,还希
望“上闻予朝,以洗千古之缪之为快哉。”(同上)
历代读书人很少敢对圣人孔夫子之说展开评说,而吴越地区太湖流域的老百姓却
以故事形式,历代口耳相传了许多有关防风勤劳治水、关注民疾的口碑。尤其是正要
赴会时,忽发洪水,为指挥抗洪,而延误了会期的传说,最少弥补了史载“禹戮防风
的不足。
目前吴越太湖流域已采录到近三十则防风神话传说,流传地区南至金华、绍兴,
东北到吴江、苏州,西到安吉。
武康(德清)县早在西晋:元康(291—299)初,就开始建立了防风庙,至明洪武
四年“防风氏之神”,正式载入祀典,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由官方致祭,民间则在
祭祀前后三天,迎神、演戏、沿袭成俗,经久不衰。
迄今已发现各地历代所建防风庙有七处:计武康二处,绍兴二处,湖州(北城)、
杭州(笕桥)、海盐(盐官)各一处。按照《国语·鲁语上·展禽论祀爰居》所列古
代能受后人祭祀的五条准则:“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
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扦大患则祀之。非是类也,不在祀典。”由此看来,官方最迟在
明洪武时已认同了民间传说中关于防风的功绩。否则,若以史载圣人之言“禹杀而戮
之”,“防风氏之神何以载入祀典,长期享受祭奠?
二、防风文化的兴盛
“文革”给中华文化、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文革后百废俱兴,也给防风
文化的复兴带来了契机。
1981年中央部署全国开展地名普查,德清县二都公社地名办公室因辖内有防风
山,因而开展调查。工作人员吴毅之、欧阳习庸查阅古籍资料和实地调查后,写出了
《防风山概述》的工作报告(见《防风氏资料汇编》P38-40)。这是建国以来涉及防风
文化的最早内部文件。
紧接着1984年,中央又部署在全国开展民间文学普查。普查时在德清县辖区内
采集了十多则防风神话传说。1990年北京《民间文学》杂志一月号集中发表了其中九
则,还发表了《编后记》:“这组防风氏神话传说的发现,是十分可贵的,它的价值不
仅仅填补了我国神话传说的一项空白,更主要的还在于它具有较高的有关古代文化的
研究价值。”我国民间文学界权威们的高度评价,给防风文化的兴盛创造了新的环境
与机遇。
以钟伟今先生为主席的湖州市民协及德清县民间文学普查的部分搜集整理者,在
三合乡党委书记姚阿忠、乡长计祥元的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12月在德清召开了“中
国防风神话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各方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及
省、市、上海等各媒体都先后做了报道与评论,其影响远及香港、台湾、日本和澳大
利亚。1993年12月,又由省市民协主办、三合乡党委协办举行了第二届防风神话学
术研讨会,与会者除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及省内的专家学者外,还有日本神奈川大
学教授玲木阳一。第二次防风学术研讨会,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获得了
众多史无前例的学术成果,影响所及还带动了防风民俗文化的复兴。
二、两次防风学术研讨会出成果
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董楚平先生在第二次研讨会前后撰写了四篇有关防
风研究的学术论文,提出了“防风氏的神话彩衣,必盖着重要的历史肉躯”的论点,
203
并把它们带到了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有六十七个国家、1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
第34届“亚洲及北非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不仅在会上宣讲了他的论文《防风神
话的新发现》,还散发了其他三篇防风论文,把防风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此后,
香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