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一!曼聱!幔寒冀遗产毋蝗蝗堡曼寰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
遗产关系之刍议
黄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都体现人类的精神文化
按照文化结构理论,所有的“文化”都由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三种
形态构成,并遵循从内到外的“同心圆”结构序列。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不是“精神文化”的代名词,但其中涉及较多的是人们的精神文化表现形态和精
神文化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
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
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具体到
种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如最新公布的我国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它们皆是人们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是人
们精神活动的一部分,表达与传递着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
创造和智慧结晶。
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背后也隐藏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内涵。如建筑
类文物涉及到建筑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或建筑群涉及到空间规划思想、风
水理念、礼仪思想等;古陶瓷、古玉器、古青铜器、古漆木器、古织绣文物等涉及到
各种传统技艺,各种装饰纹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至于古代宗教类文物、书画等。无
论是内涵还是形式,几乎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的成分。所以,从文化体系
上而言,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都属于一个大的整体系统。它们都通过不同形式包容
和体现着人类的精神文化和心智成果。可以说。没有精神文化或非物质文化的支撑,
任何物质文化都不可能产生。
一n_中圈非物质文传遗产煲护论辱论文囊IJ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之关系
从遗产角度分析,物质文化遗产多以“文物”(从各类可移动文物到不可移动的
建筑物、历史城市、人工运河、长城等)为表现形态.其背后的非物质文化内涵一般
情况下不会受到特别的注意和揭示。即使是专门研究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如文物考古
学,也多以研究各类文物的质地、造型、结构、纹饰等物质文化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为
主,很少有人去探讨隐藏在各种物质文化遗产现象背后的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形态、
作用及其与物质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学术概念和社会实践对象,人们对它的体
系和内涵的认识还仅是“框架式”的,更细节的内容尚有待不断去探索。众所周知.
即使如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们的文化表现形态也涉及到景物、产品、道
具、器用、服装、饰品、场所等种种物质文化形态。当然。这类遗产的主体内容仍是
非物质文化。例如:宜兴紫砂陶作品呈物质文化形态,而紫砂大师们的工艺传承和创
作构思、制作的技巧等则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类似实例不胜枚举。
非物质与物质这两类文化遗产除形式和内涵有所差异之外,其实。换一个角度而
言,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主体都是“人”及其创造物,
前者是已经完全历史化的文化遗产形态(有学者认为是“过去进行时”的文化)。后
者是尚在生存的文化遗产形态(有学者认为是“过去现在进行时”的文化遗产形
态),它们的保护手段、社会价值及其实现方式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保护主体的关系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是以“物”或。文物”为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对象是以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即以“人”为主。而“物”与。人”的保护手
段不可能是一样的。“物”或“文物”是静态的,这决定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对
来说是以“静态”为主。而“人”或“传承人”是动态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必须考虑到以“动态”为主。“静态”可以“死保”。而“动态”则必须“活
保”。
当然.这两类遗产之间也无法截然分开.在某些方面它们具有一致性。如非物质
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过去进行”这一共性,在它们的历史性的遗产保护
方面具有相同性。如我们在与宜兴市文化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进行宜兴紫砂陶工
艺研究过程中.除了对活态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和提出保护措施之外.也充分注意
到从明代以来的不同时期的窑址、作坊址、采矿场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历史遗迹的调
查、确认和保护。纵览全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或多或少地与某些历史遗迹或遗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5既有建筑消防改造设计指南.docx VIP
-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名单2021版1549家(中心卫生院453+卫生院1096)1.docx VIP
- 2024年广州白云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球变化课件01-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ppt VIP
-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预测试题.pdf VIP
- 2023年广州白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docx
-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docx VIP
- 建立公司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意义与方法.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