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经学和文学述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苏经学与文学述论 高明峰 苏”。“三苏’’在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只是为文名所掩而已。其主要经学著 述如下:苏洵有《洪范图论》一卷(佚)、《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与姚辟合撰,存)、.《嘉 祜谥法》三卷(存)、《孟子评》一卷(存)、《六经论》六篇(存)等;赫轼有《东坡易 传》九卷(存)、《东坡书传》十三卷(存)、《东坡论语解》十卷(佚)以及《中庸论》 三篇(存)、《四营十八变解》一篇(存)、《隐公是摄论》一篇(存)、《公子晕弑隐公论》 一篇(存)、《郑伯以璧假许田论》一篇、《管仲相齐论》一篇(存)、《闰月不告朔犹朝 于庙论》一篇、《堕三都论》一篇等;苏辙有《诗集传》二十卷(存)、《春秋集解》十 二卷(存)、《论语拾遗》一卷(存)、《孟子解》一卷(存)以及《易说》三篇(存)、《洪 范五事说》一篇(存)等。 三苏父子,自相师友,苏辙曾说过:“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 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①他们的学术旨趣是基本一致的,所谓“父子谈 经,无(刘)歆(刘)向异同之论”②;而且,有的著作如《东坡易传》,还是父子三人 合力完成之作,四库馆臣在该书“提要’’中即指出:“苏籀《栾城遗言》记苏洵作《易 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今《蒙》卦犹是辙解,则 此书实苏氏父子兄弟合力为之。题日‘‘轼撰’,要其成耳。所以,将三苏合起来考察, 是可行的,甚或也是必须的。 苏辙曾对其父兄之学作过这样的评价:“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 以为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不幸不用,犹当以 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此论可谓知言。三苏之学即在治心和治世两个层面 展开,而这两个层面实不可离,即共同构成所谓的“内圣外王。 具体说来,三苏经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怀疑经传与义理解经 在前人怀疑经传风气的基础上,三苏又有所推进。陆游曾谈及庆历前后经学风尚的 变化:“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 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黜 《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据皮锡瑞《经学历史》所言,此处毁《周礼》 ①苏辙撰,曾枣庄、马德富校点《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2页。 @楼钥攻娩集》卷七十七‘跋袁光禄(毂)与东坡同官事迹》,四库全书》本。 @苏辙撰,曾枣庄、马德富校点《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2页。 固王应麟撰,翁元圻等注,栾保群、田松青、吕宗力校点‘困学纪闻》卷八‘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第1095页。 330 谓欧阳修与苏轼、苏辙,讥《书》谓苏轼。而黜《诗》之序,苏辙亦有力焉。由此可见 三苏疑经惑传之一斑。 具体说来,苏洵有《洪范论图》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称其“三《论》皆援《经》 击传,斥末以归本;二《图》,一以指歆、向之谬,一以形其意。”苏轼称《周礼》“非 圣人之全书”,“其言五等之君,封国之大小,非圣人之制也,战国所增之文也”。(《天 子六军之制》)苏辙也认为在《周礼》中“秦汉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非周公之完书”, “凡《周礼》之诡异远于人情者,皆不足信”。(《历代论一·周公》)苏轼还怀疑《尚书》, 《东坡书传》卷六称“《书》固有非圣人之所取而犹存者,“予于《书》见圣人所不取 而犹存者二,《胤征》之挟天子令诸侯与《康王之诰》释斩衰而衮冕也。苏轼常能不取 陈说而自出己意,如其《东坡书传》十三卷,《四库全书总目》评该书日: 晁公武《读书志》称熙宁以后专用王氏之说进退多士,此书驳异其说为多。今《新经 尚书义》不传;不能尽考其同异。但就其书而论,则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又长于 议论,于治乱兴亡披挟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其释《(禹贡》三江,定为南江、中江、北 江,本诸郑康成,远有端绪。惟未尝详审经文,考核水道,而附益以味别之说,遂以启后 人之议。至于以羲和旷职为贰于羿而忠于夏,则林之奇宗之。以《康王之诰》服冕为非礼, 引《左传》叔向之言为证,则蔡沉取之。《朱子语录》亦称其解Ⅸ吕刑篇》以“王享国百年 耄”作一句,“荒度作刑”作一句,甚合于理。后《与蔡沉帖》虽有“苏氏失之简”之语, 然《语录》又称: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