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VIP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键信息 两个方面 军队方面: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人民方面: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主 旨 提炼 1.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三元里民众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2.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梦想 1.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获得圆满成功,“世昌号”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防动员舰。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反割台斗争 B.大甲溪战斗 C.黄海战役 D.东交民巷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由题干中的“邓世昌”、“抗击日本”可知战役应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而“悲壮”则指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绝情况下,撞击日舰而壮烈殉国。 答案:C 2.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解析:从材料“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京师至……山海关”分析出引文出自《辛丑条约》,其影响之一为C。 答案:C 3.《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其中当时的主要将领有(  ) ①丘逢甲 ②刘步蟾 ③唐景崧 ④徐骧 ⑤刘永福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 D.①④⑤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②刘步蟾是黄海海战中“定远”舰管带,③唐景崧在日军登陆澳底后逃往厦门。 答案:D 4.《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19世纪末,山东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侵略,中外矛盾异常尖锐,最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打鬼烧书图》反映了人民反对外来文化;由图中可知:杀洋人、烧洋书,体现了仇视外来事物,不加区别,盲目排外虽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势力,但最终失败了,外国势力没有退出山东,故答案为C。 答案:C 5.阅读下列材料: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本题以热点问题和诗歌形式切入,带有较强烈的现实气息和人文色彩;主要考查对热点问题与现实问题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以及对基本史实的记忆理解能力,兼及爱国主义情感的考查。解答本题需要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依据诗歌语义分析(1)、(2)两问的答案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中国宝岛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割占的史实联系起来思考;二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揭示“春愁”在本诗与历史问题相结合所包含的寓意。 答案:(1)1896年。 (2)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 (3)对台湾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三元里抗英。 答案:A 2.近代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 D.社会制度落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本质的理解,应上升到社会制度优劣的高度上来。 答案:D 3.“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改订条约》签订之后 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答案:D 4.《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反映了台湾人民(  ) 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