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古代藏书情况.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述我国古代的藏书情况 古代藏书史话 (2005-3-18 16:19:11) -------------------------------------------------------------------------------- 皇史宬无梁殿 皇史宬内金匮 天一阁匾额 范氏天一阁 北京文渊阁 嘉业堂藏书楼 许碚生 一、古代藏书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有极其灿烂的古代文化。古代藏书的丰富,正是其标志之一。书籍,通常是指装订成卷册的著作物或文献。从文字的出现到产生书籍,到有目的地收藏图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原始的图象文字。到了商代(后期称殷)奴隶社会,文字已发展到能够连句成篇,表达一定的思想和叙述事件经过,这就是殷墟甲骨文。殷墟指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商后期都城的遗址。商代时人们极端重视神权,商王从国家大事到某些生活常事,例在事先举行占卜,把卜辞刻在龟甲或牛羊的胛骨上,郑重地保藏起来。这些在殷墟发现的大批甲骨就是商王朝的文献。商、周时不少青铜器刻有铭文,记载有关王室、诸侯或臣下的某一事件,这也是古代文献中的一类。由于很古的时候图书和文献档案没有区别,所以谈到书的起源,人们有“甲骨的书”、“青铜的书”之类的说法。当然,严格地说,这些刻有卜辞的殷墟甲骨或刻有铭文的殷周铜器,都还不是书籍,所以也谈不上有目的的收藏书籍。   《左传》上记载:春秋时楚灵王说过,他的“左史”倚相是位“良史(很好的史官)”,“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几部书。历来学者认为这几部书是我国最古的书,但究竟产生于何时,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也就不作详论了。不过,史官倚相能读很古的书,那倒不是偶然的。早在殷代就有史官,称为“作册”或“史”,他们是王室文献的草拟者和保藏者。《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些典册就是殷王室的文献。《汉书·艺文志》上说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是周王朝的制度。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官称“史”或“太史”,既记载各国当代政事,又负责保藏政府文献。现在所说的图书和文献档案两者,当时并没有区别,统称图书或图籍,而且只保存在政府手中,私人是不能保藏的。所以,记载史事兼管文献的史官自然地成为很有学问的人了;周天子和诸侯为了鉴古以知今,往往向史官请教。春秋末以博学多识见称于世的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据《史记》上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东周王室的史官,这个藏室便是周王室有目的地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谈到我国古代藏书,大体上可以溯源于此。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的。   汉代以前没有纸,图书是写在竹做的简、策和木做的版、牍以及丝织品上的。一片片竹简用绳带串起来叫做“册”。用丝织品写的叫“帛书”、“素书”或“缣书”,收藏时用轴卷起来,叫做“卷”或“轴”。孔子晚年欢喜读《易》,把编连简册的皮带(韦)磨断了三次,所以史称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简册、帛书同甲骨刻辞比较起来,在书写上是大进了一步,但到底还是不方便。春秋战国时书籍的传播和收藏还是很有限的。惠施有书五车,因为是笨重的简册,实际上也没有多少种,但他在当时已可算是一个大藏书家了。 二、秦代“焚书令前后   秦始皇兼并六国,收缴了各国的图籍。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宫中收藏的图书,大大超过了周王室的藏室。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书同文字”,废止了原来六国各自通行的互有差异的古文,规定以秦文字为基础制定的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同时,社会上开始流行简便易写的隶书。文字的统一和简化,便利了图书的抄写和传播。但是一场重大斗争的爆发,却造成了图书史上的一次浩劫。   公元前213年,一部分朝臣公开反对秦始皇已经推行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要求恢复分封制。秦始皇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加强思想统治,采纳李斯的建议,发布了焚书诏令:史官所藏史书,除秦国史籍外都烧掉;《诗》、《书》等儒家文献和诸子百家的书,除博士官收藏者外,私人所藏者一律送官府烧掉,令下三十日而不执行者处以脸上刻字的黥刑并罚筑城四年的苦役;敢聚谈《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树等技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